浅谈道光官窑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浅谈道光官窑瓷器如何鉴定真假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清道光瓷器留下来的较多,道光瓷器有其自己的特点。接下来,和各位藏友分享鉴定清道光瓷器的几个要点。
道光
道光时期瓷器鉴定
第一,胎体粗松,釉面不均匀,与胎体结合不紧,普遍具有“波浪釉”的特点。底足处理除少数较规整之外,多数都很粗糙。
第二 ,器型线条生硬,常有棱有角,无圆润秀美之感,显得笨拙。所见的多为日用器皿。
第三,图案花纹除传统的龙、凤、缠枝花卉外,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开始盛行,仕女图也开始出现。其中瓷器上绘英雄人物的无双谱和奇石、博古图案成了道光朝的时代特征。
第四,以“慎德堂制”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就当时水平而言,制作甚为精致。
道光
道光时期瓷器鉴定要点
清道光粉彩只有冬瓜罐有新创,罐口内敛、丰肩,直筒状圆腹,卧足。更为突出的是小件器皿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杯外有配合纹饰的墨书诗句。此外,小笔筒、小冬瓜罐、小鼻烟壶、小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粉彩中的典型器。
道光粉彩的新创纹饰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画多达十余种,这些大小动物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道光时期瓷器维新鉴定评估188 7987 1136 景德镇阮先生。
道光(1821-1850)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制瓷业也明显受到时局的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造的瓷器有着明显差别,官、民窑的产量、质量急转直下。
1,整体上看,器形笨拙,缺乏线条美。前期器物多与嘉庆相似,后期较前朝显得粗俗。如:长颈瓶颈短而粗壮、将军罐颈腹几乎一样大等。帽筒在道光朝烧造量较大,但以后各朝一直民国数量更多,道光、同治的帽筒多开孔,光绪、民国时不开孔。
2,器物胎体有厚薄之分,厚胎多琢器,有粗笨感;薄胎以圆器为主,胎质细白。民窑瓷器胎体质地粗松。釉色大多粉白,少数白中泛青;釉面不均匀、不平滑,有的有小皱纹,有的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青花瓷器釉面呈青白色或洁白色,釉质肥厚疏松,胎釉结合不够紧密。
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纹饰内容以图案花纹占有较大比例。粉彩等往往和描金工艺相结合,斗彩多见于官窑。纹饰线条纤细拘谨,画意呆板,人物有形无神。
4,官窑器物以“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为主,亦有红款、描金款及刻款。个别粉彩器物上见有“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以“慎德堂制”无框红楷书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民窑器物六字、四字款兼用,一般不太规整。“慎德堂”款一般认为是道光时的,但实际上光绪、民国时仿的很多。“浩然堂”之堂名款器,釉色、彩绘多带雍正风格,但一般认为是道光年代的作品,光绪时也有仿制。绿里绿底的九江瓷,乾隆朝制作较为细腻,道光器稍显粗糙。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