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化时期瓷器如何鉴定 仿制不了的特征!宣德以后,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近三十年的变迁中潜移默化,直至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又恢复烧造时,大多已改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故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诚如孙瀛洲先生所称赞的那样:“成化瓷器,胎质细腻纯白,白釉莹润如脂,彩色柔和,笔法流利,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从成化时的传世品可以看出当时极为注重制作质量,不合格者均毁之,因而各品种器物都少见夹扁、缩釉等窑艺弊病。此时的民窑也深受官窑严谨作风的影响,制作精细,并且大多数摹擬官窑品,其纹饰、色彩、画意等均如出一辙。 成化青花多改用“平等青”原料,呈色灰蓝,轻淡柔和,色泽稳定,对后世青花器的烧制有着深远影响。 明成化斗彩怪石花蝶纹罐 造型特征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虽多见小件器,却并非绝无大器。如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馆均藏有直径为38.5厘米的青花狮球大盘,有的虽不具款识,但其纹饰及青花色调与成化官窑器相似,尤其是器物的“糊米底”,更带成化时的鲜明特征(署成化官窑款的黄釉青花三叶盘多有此特点)。又如常见绘抚琴访友等人物故事画面的无款青花梅瓶或罐类,器身较高,胎釉润洁,多用修长的焦叶装饰,纹饰线条纤细柔和,画意飘逸潇洒,将以上这些传世品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所发现的残片进行分析,它们即不属于宣德一朝,又与弘治、正德时的风貌有异,据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来判断,应当属于成化时期。 图案纹饰特微: 成化瓷器采用印、划、刻、凖及绘画多种工艺装饰。其青花的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其彩瓷只用平涂,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老少人物的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做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 的说法。所画鸟类,体型丰满;花叶常作手掌状,花朵只绘正面,叶无阴阳反侧,同宣德时一样;花木有的绘根茎, 但多数以地坡乌衬;山石无凸凹之感;所绘蕉叶顶尖略圆,形 象柔和,似若风吹飘动;一般莲办纹与旋转叠压的菊办纹边饰,线条圆浑;而间以带状水藻的莲花纹,则成为成化时突出的纹饰。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装饰纹样开始出现比较规整、近于图案式的花纹,如仅画四朵或六朵无茎叶衬托的宝相花和团花。而婴戏、高士、麒麟、三秋、九秋、秋葵、花蝶、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皆为此时常用的图案。另有一些受佛教影响的纹饰,如长生莲、宝杵、梵文、八宝等,也开始兴盛起来。 成化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双龙、五龙、翼龙、穿花龙、莲塘龙纹、九龙闹海、夔龙、团夔、蟠螭、都灵芝、穿花凤、团凤、云鹤、麒麟、狮球、海水异兽、海水海马、三鱼、 蝴蝶、鹦鹉、桃树花鸟、折枝花鸟、团花鸟、 枇杷绶带鸟、鸳鸯荷莲、鹭鸶荷莲、柳树呜雀、雌雄鸡雏(鸡缸杯)、云纹、 品形云、团云、如意云、 梅竹月(月影梅)、法轮花、松竹梅、蕉叶、杂莲托八宝、缠枝莲托八宝、竹石芭蕉、折枝牡丹、山石牡丹、山石、山石三秋、九秋、莲办、倦枝蔓草纹、缠枝瓜、桑椹葡萄、缠枝葡萄、缠枝花卉、缠枝宝相花、缠枝菊、缠枝灵芝、折枝灵芝、折枝叶(樱桃、石榴、柿子、桃、荔枝、莲花、杨梅)、团灵芝。团花、团菊、团宝相花、牵牛花、苜蓿花、兰草、四季花、落花流水、水纹荷莲、杂莲、并蒂莲、于午莲、莲蓬、秋葵、栀子花、花篮、三国人物、八仙人、仕女图、高土图(王羲之爱鹅、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夜宴图、祝寿图。婴戏图(放风箪,加官图,三、五、九、十二、十四、十六子等)、云气楼阁、结带宝杵、年年丰登、钱纹锦、阿拉伯文、梵文、藏文等。 成化边饰示意图 1.缠枝花 2.秋葵 3.牡丹花 4.三秋 5.缠枝海棠 6.缠枝瓜 成化纹饰示意图(岁寒三友) 成化纹饰示意图(鸳鸯卧莲) 1.穿花凤 2.穿花龙 3.麒麟 4.香草龙 5.缠枝莲托盘 6.牡丹 各品种特征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尼勃青”料,呈色趋于稳定。发色整中泛灰责,衬以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显得超逸幽隽,十分脱俗。 成化青花与弘治时的相类似,特别是一些无款器物最易相混,故有“成、弘不分”之说。同时,成化、弘治、正德三朝青花器自成一体, 而与前之永乐、宣德, 后之嘉靖、万曆的作品格调大相径庭。成化青花大多数色淡,透彻而明晰,无漂浮感。但是也有少数发色浓重,与宣德青花相似的例外,如画三友、三蕖、九秋的盘、罐及民窑器等。其中厚胎的,也有浓艳的青花凝聚斑。 故在鉴别中, 不可一概而论,只认定成化青花色调淡雅一类,而忽视这类发色浓重的或不纯正的灰褐败色之器。除此, 尚有青花地留白花,及白地青花加绘金彩的品种。 斗彩-又有所谓“青花填彩”、 “青花点彩”、“青花加彩”等几种说法,其实都是工艺技法上的区别,现统称“斗彩”。取其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争奇斗豔之意。其工艺裂作过程为先于釉下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绘局部图案,再在釉上缀埙以豔丽或淡雅的彩色,经低温二次烧就,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的鲜明对比,交相辉映。成化时期瓷器鉴定评估咨询下方图片。 明成化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斗彩,有浓豔与浅淡之分,设色很多,却无黑彩。此时虽然已有孔雀绿釉,但斗彩器上不见饰用。其彩色多透明鲜亮,尤其是红彩,用在纹饰中以缀出星点般花蕊,犹如新滴鸡血,其鲜豔耀目,为历代后仿者所难以企及;黄彩更是变化多端: 娇黄、鹅黄娇嫩透明,杏黄色闪红,蜜蜡黄稍微透亮,薑黄则色浓光弱;绿色亦有深浅之分,大都透亮闪黄,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数如熟葡萄之黑紫,或焉嫩茄皮之浅紫色, 均很醒目,少数特殊者(如斗彩葡萄高足杯)则伪浓黑紫色,其彩釉,上所罩的比较浓厚的白衣,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又如多层云母一般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晕;至于独具特色的姹案,色如赤铁,表面乾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乌是污垢而刮削,损及彩釉),作写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 成化斗彩名气大,影响深,后世争相摹作。饮誉于世的斗彩鸡缸杯,早在万曆《神宗实录》中就有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其杯造型始于成化,杯上画有雌雄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门,雄鸡引吭而立,雌鸡率雏笕食嬉戏;幽菁的兰花,清秀的山石,以及淡雅的青花纹饰轮廓线,使得鸡羽和牡丹所点染的鲜红及其馀彩色对比协调;整个画面既有鲜明秀丽之美,又有柔和自然之感。沾初高江村写有读美此件的“鸡缸歌”诗文。沾代各朝多有仿裂,尤以康熙、雍正所仿最僕,庶几乱员,鉴定时上要从款识上辨别。 胎釉特征胎体: 成化时期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薄,修胎规整。胎厚者,质如美玉;胎薄者,玲珑透体,几欲类同永乐脱胎器。同时,迎光透视下,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 常见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作“糊米底”,此亦为成化器的特有现象。 釉面: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 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鉴定要点1、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纤巧,如最享负盛名的斗彩花鸟高足杯、鸡缸杯、高足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轻秀异常的代表作。若能谙熟成化时期典型器的造型,并悉心领会其风度神韵,对于鉴定工作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2、成化瓷胎精釉亦精,高穆浑雅,同臻其妙。其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釉面肥厚,如脂似乳,光洁晶亮。 3、成化时青花瓷器独辟蹊径,以淡雅、沉静的色调风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调表现得尤其突出。青花中,色调浓重者近于宣德晚期。 4、成化时瓷器纹饰线条纤细,圆润旖旎,尤以斗彩最为显著。其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淡而隽永;而其“姹紫”之色,愈独具时代特征。对于成化斗彩器,孙瀛洲先生曾有这样的要诀:“鲜红淡抹绿闪黄,姹紫浓厚却无光。”纹饰中,开始出现了规矩图案化的宝相花、团花等,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 5、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所得,成化器足一般较薄且深,凡饰有青花边线的,虽圈足高低不同,却均有同一种现象,即青花双边线都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根无釉处的那条圈线,颜色深重,上面的一条则显清谈。发现器足“双边线特点”虽独偶得,但在所见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对于此时无款的器物,尤宜用这一特点来作鉴定的参考依据。 6、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字体均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成化官窑款识字体风格突出,所有后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因而善观款字,便可定其大概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