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聊雍正粉彩瓷器如何辨别真假?瓷器收藏,有人喜欢宋瓷,有人喜欢明瓷,也有人喜欢清代瓷器。近年来高古瓷,也就是宋瓷开始热度大升,究其原因,跟前几年明清官窑,特别是清三代官窑炒作得特别厉害,价位奇高有关系。动辄上百万的高古瓷对于普通藏友来说,想要入手实在是心有而余力不足的一件事,就算是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鱼龙混杂的市场也使人难辨真假。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另一种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同样很高的瓷器---粉彩瓷。 一.粉彩瓷到底是什么? 粉彩瓷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又名“软彩”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四大名瓷。“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这种工艺创于清康熙时期,因为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材料“玻璃白”,而这种材料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 二. 粉彩瓷的彩绘方式特点?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都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面勾画出大概图案的轮廓,然后用白玻璃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白玻璃至上,使用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图案有浓淡明暗的感觉。装饰画法上的洗染,汲取了各个艺术中的营养,并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图案,无论是人物、山水、花卉还是鸟虫都能够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生动活泼。 虽然粉彩创于康熙时期,但成功于雍正时期,雍正粉彩材料使用的就要比康熙时期的精细且色彩更为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都在白底上,以花蝶等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非常普遍。当时还有很多的人物故事图等饰图被广为流传。象征意义的“蝠”“鹿”等动物也是非常多见的。 雍正粉彩以精巧细腻著称,具有皇家高贵艺术气息,华丽风格艳而不俗,有些盘、碗之类的小器物玲珑剔透,当我们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的时候,往往可以看见一圈五光十色的彩色“彩晕”。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现在市场上的仿品也在与时俱进,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窑温控制更容易,釉料成分及发色机理已为人们掌握,仿品在胎和釉彩上已可以做到非常逼真。景德镇仿古瓷杀伤力很大,什么清代官窑,多精的东西都能模仿的惟妙惟肖。不过只要多了解清代瓷器的烧造工艺、时代特征。细心的去观察去研究,也能够避免走很多弯路。 三. 如何辨别粉彩瓷真伪? 现代仿制的雍正粉彩瓷其特点是胎体过于的轻薄,地釉接近粉白,两青两种颜色,而在纹饰上绘画过于精细,反而有种现代绘画的气息。器底多用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但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起来与真品差不多,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笔画无力且松散,尤其是青花的色调不沉着。 同时仿制者往往为了达到能够蒙混过关的目的,而去采取一些补救手段,就是在器物上人为做旧,做旧的方法有很多,有人为用砂纸打磨的,也有用一些化学成分的去腐蚀器物本身的。 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造型: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协调,虽然高度或者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是器物的腹部弧度基本不准,不是稍微扩大就是缩小。 2. 胎体: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 3. 作旧痕迹:作旧的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甚至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者罐口的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 4. 釉: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状。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别很大。 5. 款识: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鉴别古瓷器真伪,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收藏知识,多看真品提高素养,入手之前不要盲目冲动。鉴别古书画的那句真理:“如果九处像真,一处不合,就是假的。”对于瓷器依旧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