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时期瓷器特点 真假如何鉴定?一、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万历时期(1573-1620)是明代十六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戚穷奢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己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燹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态,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宾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统治阶段的侈靡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越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势已不復有。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遍的采用钻孔手法,正面龙纹及道教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而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盆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问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瓷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索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骤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徽、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钻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的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耩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的风格。同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资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二、造型特征 万历时期器形最为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最常见的是各式瓷盒与文具类(如五龙笔山、砚、镇纸、印盒、笔搁、笔管等)以及五彩和青花的各种折沿盆与器座。新出现的造型的壁瓶、筒瓶、蟋蟀罐、棋子罐及外销的各种大盘、食具等。 青花婴戏图圆盒 青花婴戏图圆盒 青花婴戏图圆盒 三、图案纹饰特征 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 工艺装饰中,除用刻、划、镂空、雕塑外,遺喜用前时已有的时光图案。这种突出主题的装饰手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时,瓷器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有的器物甚至里外均饰图案。笔法上,早期近似嘉靖,线条颇细,有深浅阴阳之分;晩期則简单草率得如同兒童畫一樣幼稚。此外,萬曆晚期,還開創了青花淡描、鐵線描及勾筋淡水點染的繪畫技法。 道一時期,常見的圖案爲龍鳯、蟠螭、折枝靈芝及錢紋與長腳“卍”字邊飾。其中龍紋呆滯無力,氣魄不足人物和獸類的體形都比例不當,常常失真;人物畫多富於道敎色彩,如張天師斬五毒等;那些用各種錦文爲地的圖節,畫畫往往過於繁密,紛紜雑杳。 値得注意的是,此時紋飾寓有較嘉靖更多的福、祿、壽内容,如樹木“幅”字、“壽”字、壽山福海百鹿、百鶴、雲裏百蝠等。以後清代各朝普逼飾用的這類圖案(如乾隆時的粉彩百鹿圖。五蝠捧壽等),蓋源於此。以靑花渲染白筋的白菜、淡水點染的葡萄及鐵線勾描的人物畫等,也是此時流行的新創畫面。此外,民窑器物中,繼嘉靖之後,也有一些放牧、捕魚、秋收之類描繪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場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常見圖案紋飾: 雙龍、雲龍、穿花雲龍、穿花行龍、穿花團龍、龍托“永”字、龍舟、龍鳳、雲鳳、雙鳳、獅球、獅子牡丹、麒鱗、蟠螭、海獸、百鹿、百鵲、百鶴、仙鶴、松鶴、竹、鴛鴦荷蓮、雉雞牡丹、桃樹花鳥、雲裏百蝠、荷塘蘆雁、花草蟲蝶、垂枝花鳥、花鳥、雄雞、魚藻、蜂蝶、三魚、秋蟲、花卉、荷蓮、團花、朶梅、花葉、三菓、葫蘆、葡萄、白菜、花籃、盆花、瓶插花。石榴花、秋葵花、松竹梅、月影梅、纓絡蓮花、牡丹盆景、垂枝牡丹、洞石花卉、靈芝、纏枝蓮、纒枝葫蘆、纏枝蓮托梵文、折枝蓮八寶、折枝花卉、蓮捧波羅密多心経、八寶、雲氣八寶。八卦、十二章、雲肩、雲頭、長條蓮辦、錢紋。燈籠、“”字、梵文、樹木“”“壽”字、吉详詞句(大吉、全壽、天下太平等)、行楷書體詩句、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松下老人、八仙慶壽、醉八仙、五谷豐登、老子說経、老子出關、張天師斬五毒(五毒爲蛇、蜈蚣蜥蜴、蟾蜍、蠍子)、壽星魁星、三星人、三國故事(關公贊貂嬋、關公審貂嬋、夜讀春秋等)、對弈、牧牛、仕女、嬰戲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前朝纯正的色泽的基调与嘉靖、隆庆时一致,也是蓝中泛紫,但像隆庆时那么浓艳深重的色调则逐渐少见。万历青花呈现的色调,与中晚期有明显区别,大致可分为早期;深重艳丽,蓝中泛紫、典型器有梅瓶、缸、罐等;中期;蓝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蓝色灰暗,多有晕散,如胎体单薄,稍欠规整的盘、碗类;及至万历未期,出现更加浅淡的色调,并延续到天启时期,如淡描青花的婴戏碗、盘。所绘人物形象都较小。万历时期瓷器鉴定评估咨询下方图片。 青花异兽纹花觚 青花异兽纹花觚 还有一些奇特的青花器,如深壁花口大碗。折沿花口大盘与军持等器型,多属当时的外销瓷。采用连续开光和镂孔工艺,颇的异国情调;另有万历官窑镂孔凸雕青花开光八仙人物纹碗等,亦很新颖。 釉里红-----署万历年款的红釉器,至今尚未见到。但万历官窑釉里红或釉下纹饰却呈色鲜红,十分悦目。而以青花相衬的一类官窑器物,釉里红色调却不艳丽。如莲辨式洗,莲辨上所绘的釉里红,浅淡如粉红色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闹学图”碗,其青花色调浓艳,釉里红却为铁红色。民窑中,这类青花釉里红器物,也时有所见。 尽管所见釉里红器物不多,却证明铜红釉品种在万历时确有烧制。旧有文献所记载的红釉失传之说,看来未必恰当。 哥釉青花-----常见的万历哥釉青花器(瓶、樽、罐、缸、薰、洗、炉等),究竟是江西省的景德镇窑或吉州窑所烧,还是广东省潮洲窑所烧,目前尚无定论,这类器物,大多胎体粗糙厚重,衔接痕明显,底足处理多不规整,釉面闪米黄色或黄色,开片的纹路并非常见的黑色,而是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