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钧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看这几点!钧窑为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钧瓷以窑变美妙的艺术,不仅受到民间的青睐,更受宫廷的偏爱,并把钧窑垄断为官窑,特意在钧瓷的故乡——禹州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设窑,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由于宫廷以豪华奢侈为尚,选料严格,不计成本,工艺要求更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 因钧瓷传世不多,作为宫廷御用,流落民间极少,又历经朝代更换,现如今真钧瓷难遇,假钧瓷趋现的情况。虽钧瓷少,但人人皆有运气遇见,为避免君不识瓷,瓷为真钧的情况。就为各位送上锦囊妙计,得真钧。 锦囊一:看手感 钧窑烧制工艺极佳,不计成本,瓷器精致,造假者缺少相对应的技术以及釉料配方会形成明显的特征: 1、首先从做工上观察是否存在瑕疵,常见的钧瓷瑕疵有肉眼可以看到的,无需放大镜查看,器型变形明显; 2、钧窑器型表面明显出现泥渣、坯泡、疙瘩的,用手抚触感觉明显的; 3、钧窑釉面流足超过足底1/2(二分之一)的; 4、钧窑表面出现明显漏出胎体的凹坑; 5、钧窑表面出现明显影响艺术效果的小孔的; 6、钧窑.表面出现明显缺釉漏出胎体的; 7、钧窑表面出现明显的突出的杂质的; 8、钧窑釉面出现明显的划手的破裂气泡的; 9、钧窑胎体出现明显的炸裂的; 10、钧窑出现磕碰造成的釉面破损的;如果存在以上任何一项瑕疵且非常明显已至严重影响艺术审美效果的,则为次品,无价值! 锦囊二:制作工艺 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钧窑 瓷器鉴定交易18879871136同 V信。 锦囊三:釉色和釉质 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锦囊四:胎质 钧瓷真品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仿品的胎色较之真品稍浅,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产生孔隙。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钧瓷生产的观察发现,现代仿钧瓷器大部分都达不到宋钧制作工整、釉色玉润晶莹的工艺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于金、元时期的钧瓷风格,但胎、釉与金、元时期相比又显得较单薄。 锦囊五:开片 钧窑瓷的开片非常漂亮,是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之一,它是指钧瓷成品釉层中产生的细小裂纹,这种纹路在釉面上用肉眼就能够看到。其裂纹"看似锤击,摸无痕迹"。钧瓷开片非常漂亮,似有似无的规律,大规模开片浅。正对放光看,斑纹里面被水垢填满,有鼓出的感觉,但侧视则无。仿品没有这种感觉,如真正的哈利光与做旧的哈利光的区别,前者活,迎光处有,偏光无,仿品则怎么看都没有。 钧瓷开片的纹路纵横交织,极富韵味。常见的开片纹路有冰裂纹、百圾碎、鱼子纹、牛毛纹、蜘蛛网纹、叶脉纹等。钧瓷片纹的明显程度与其釉色的变化和釉的乳浊度有关。一般乳浊度高的釉没有透明性好的釉片纹明显,紫红色釉的片纹没有天蓝色和豆绿色釉的明显。 锦囊六:款识 宋代钧窑瓷器带款识的很少,主要以数字为主。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数据。数目字的确切用意是,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就是说刻“一”字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其款识常见于洗、盘、碗、炉蹲等器物底部。这种数码款识在宋瓷中独具特色。刻数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钧窑葵式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撑三个如意形足,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绚丽,底芝麻酱釉,底刻有“六”字。钧窑器还有底刻“奉华”、“重华宫芝兰室用”、“重华宫漱芳斋用”等款识。如博物馆藏宋钧窑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华宫芝兰室用”款字。宋钧窑天蓝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华宫漱芳斋用”款字。这些瓷器专供宋内府使用 大锦囊七:现代仿品作旧及辨别的方法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收藏,是一门艺术,陶冶情操审美,提升文化修养。收藏,是一项爱好,打发闲散时光,丰富生活内容。收藏,是一种投资,需慧眼识金,眼光长远,可遇到一物抵万金的升值机遇。收藏,也是一种病,一种癖好,情感所至,不收不快,不藏不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