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收藏网
首页 >> 陶瓷鉴赏 >>陶瓷鉴赏 >> 梅花大王—田鹤仙瓷板画鉴定方法技巧
详细内容

梅花大王—田鹤仙瓷板画鉴定方法技巧

田鹤仙乃“珠山八友”群体中天赋颇高的一位瓷画家,在其从艺到离世的短短20年间,传世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赢得的赞誉广,“半路出家”“大器晚成”,是有口皆碑。

粉彩·山水人物

款识:“古石”矾红篆书款

题识:梅舍清露晓,阁倚碧天秋

落款:仿白石老人法,甲戌(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冬十一月,鹤仙田青写于珠山

印章:鹤仙

说明:唇口,束颈,溜肩,下腹渐收,圈足。器身绘通景山水人物纹。几间茅舍掩映于山坡树丛之中,一人在山间小路上踽踽而行,绿树红花,景色怡人。山顶寺庙露出一角,远处青山隐隐显现。背面墨彩书“树含清露晓,阁倚碧天秋。仿白石老人法。甲戌冬十一月鹤仙田青写于珠山”,钤红文“鹤仙”。此瓶白釉滋润,胎质细洁,施彩亮丽,画工精湛,整体画面清新静谧,堪称田鹤仙山水瓷画的代表之作。所题诗句出自唐代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原文为“秋露”而非“清露”,作者微改一字,意境趣味别有不同。

田鹤仙画梅之初,作品中时有提及煮石山农王冕画梅千古留名。他越过清代扬州八怪,转而效法元代王冕,枝干舒展挺秀,花蕊红彩点染,枝干与花朵浓淡对比,突显梅花的丽质沁人。所画之梅或老干横斜、瘦傲天然;或以山水皴法画梅,别有旨趣;或令粗、老、嫩枝在一张画面上组合,变化多端。诸如彩绘梅树瓷板画,就是以上技法的形象写照。

粉彩·梅花弄影赏瓶

梅是雪国第一红颜,宋朝诗人林逋以生花之笔动情地描述了她的芳姿:“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能与林和靖的笔下咏梅七言媲美的,只有田鹤仙的釉上梅花三弄。田鹤仙是民国时景德镇公推画梅第一人,也是珠山八友中与擅长写竹的徐仲南一道只以梅兰竹菊“四清”之梅竹为题材的独行侠。《梅花三弄》本是古琴曲,田氏竟能从琴韵里想象出驿道旁断桥边的珊珊绿萼,点点粉蕊,和此花那任雪压霜欺也不攀附东风第一枝的寂寂冷艳,阵阵寒香。然后,将之化为绝伦的画,无声的诗。于是,他的梅花无形中也就有了弦歌雅意。人们甚至还能读出琴曲中那不沾俗尘的处士心迹,远离喧嚣的高人行止,寄兴云水的隐者襟怀,谢绝浮躁的时代气息。一缕梅魂,万古清芬。在其身后,写梅人何止百千?然而这样的粉本早已是《广陵散》,成了绝唱。

田鹤仙创立的“梅花弄影法”、“虚实衬托法”和以山水功夫画梅,字与梅融为一体共组画面等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介绍中国第一个陶瓷流派——“珠山八友”在“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时,专门提到了田鹤仙的《梅花·粉彩文具》“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序言”,亦提及民国初年到景德镇从事瓷器彩绘的画家有“安徽画家金品卿、王少维,波阳画家潘陶宇,浙江画家田鹤仙等”,评价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陶瓷卷”中还专门介绍了田鹤仙的《梅花纹粉彩文具》及《红梅·粉彩灯笼瓶》,称之为20世纪“30年代的精美之作”。

粉彩·梅清图文房七件套

题识:镇纸:粲粲疏花照水开,不知春意几时回。嫩云清绕孤山路,记得短筇寻句来。戊寅冬月仿煮石山农之大意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古石斋东床;

花插:远凭春信问知音,离恨何如陇水深。不是江南无所有,要君识此岁寒心。仿煮石山农之大意戊寅冬月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

墨床:图格最清高 丰神常淡远,戊寅之冬月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客次;

笔筒:十月风和似小春,闲拈笔墨最怡神。平生写写都迟钝,画到梅花不让人,仿元人王元章法,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于珠山;

印泥盒:铁魂冰雪淡,得气水烟浮。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

水盂:戊寅冬十月上浣荒园老梅鹤仙氏写于珠山客次;

笔架:斜出云枝都堪如画本,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于珠山客邸

钤印:田青、古石

民国 1938年作 田鹤仙 粉彩梅清图文房

著名陶瓷艺术家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中国古代之文房用具,历经唐宋元明之后,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除了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一些辅助工具经过许多艺人的精心设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实用价值随着时代的进展逐渐被观赏与把玩性所取代而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玩”器物。例如:笔筒、笔架、墨床、墨盒、镇纸、水滴、水盂、香炉以及书斋家具等,品类繁多且数目庞大。 文房用具制作原料多为瓷、木、竹、漆、玉和象牙等,其中陶瓷类文房用具比较多见,在清代中晚期尤为流行与繁荣,文化气息浓厚的文玩雅品逐渐成为清代帝王与文人的心头雅好。到民国时期,陶瓷艺人在文房器上绘画也同样蔚然成风,意在文人雅客实用绘画之余欣赏手中之文房器具更可谓一雅事也。

【粉彩梅清图文房七件套】乃作者艺术生涯登峰造极之精品。仅可见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田鹤仙粉彩梅花图文房六件套】(见《江西藏瓷全集》民国(上)60—66页)可与此套拍品以兹比较。技法水平相当但件数略缺。此套拍品为目前已知市场中独一无二之孤品,品相完美、料色丰润、笔法娴熟,每件器物各具特色,绘画则无旁类,所绘梅花树影老枝横陈而富有自然气息,尽融田鹤仙绘梅之诸类画法于其中,堪称民国文房器物之绝品。

第一件粉彩梅花图镇纸

色泽莹润,生动如玉的瓷质镇纸,正面绘红梅自下而上自由伸展至顶端,梅枝苍劲,枝干梅花朵朵而色泽淡雅,树影与新梅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器右上方墨书“粲粲疏花照水开,不知春意几时回。 嫩云清绕孤山路,记得短筇寻句来。戊寅冬月仿煮石山农之大意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古石斋东床”题款及红彩“田青”方章一枚,底红彩“古石”方章款。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色彩淡雅宜人。

第二件粉彩梅花图花插

花插为长筒直壁,细口,此为田鹤仙典型月影梅花图文房器物之一,器形典雅,小器大样,四壁绘通景红梅图,枝干裘劲有力,影梅相映对称,层次清晰。器一面墨书“远凭春信问知音,离恨何如陇水深。不是江南无所有,要君识此岁寒心。仿煮石山农之大意戊寅冬月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 ”及红彩“田青”方章一枚,底红彩“古石”方章款。此诗出自元代散曲家冯子振的梅花百咏之《寄梅》,诗中的“岁寒心”即抗寒意志与精神,诗中作者即将历经的风雨人生与不可及的精神融汇于梅树身上,给梅树铸以刚毅般的精神,显示出移情于物的良好艺术效果。冯子振也是元代著名的爱梅名人,与释明高僧借梅交友,共同写就了双《梅花百咏》诗篇,在当时成就一时佳话。

第三件粉彩梅花图墨床

桌案型墨床,平面绘繁枝红梅图,梅干自右侧向左侧伸展。老枝横陈,嫩梅朵朵,花蕾含苞待放,春意甚浓。瓷面横题“图格最清高,丰神常淡远 戊寅之冬月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客次”及红彩“田青”、“古石”方章两枚。田鹤仙画梅在师法古人之时大胆创新,此梅花弄影图为典型标志。形体釉色洁白如玉。

第四件粉彩梅花图笔筒

笔筒收口内折沿,长直腹四方形浅圈足,四壁纹饰绘以通景绿萼梅图,色泽以青绿为主,花蕊以红彩勾描,老干虬劲而色淡雅,新枝瘦骨而色浓重,显得高雅清洁。器一面墨书“十月风和似小春,闲拈笔墨最怡神。平生写写都迟钝,画到梅花不让人 仿元人王元章法 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于珠山”题款及红彩“田青” 方章一枚,底红彩“古石”方章款。梅花本已高洁,绿萼梅更甚之,以绿萼梅为文房器具之纹饰更彰显文人的高雅情操。

第五件粉彩梅花图印泥盒

四方型矮圈足印度尼西亚盒,盒背稍鼓方中见圆,器型规整稳重大气,釉质青白润泽光亮,整面绘以干枝红梅,此为典型田氏月影梅花图,老干间新枝纵横,出笔利落,勃勃向上,枝桠抱体,梢欲浑全。画面枝干疏密有致,红梅盛开绚丽。墨书“铁魂冰雪淡,得气水烟浮。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 红彩“田青” 方章及底“古石”方章两枚。器小而工细,胎质细腻,色彩淡雅宜人,为田鹤仙文房之精品。

第六件粉彩梅花图水盂

鼓腹方口方底,器身精准典雅,四面以绿萼梅过枝绘全身。画面简洁清雅,胎质细腻如玉。梅花怒放,梅枝卓约,笔下老枝苍古,斑驳粗壮,收笔用浓料点苔藓,尽显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月光下有暗香浮动连绵之感,其画梅技法已达超凡脱俗之境界。另侧墨书“戊寅冬十月上浣荒园老梅鹤仙氏写于珠山客次”及 红彩“田青” 方章一枚。通体施以白釉与绿萼梅相得益彰,自然形于其中,看似纹饰繁乱,实则极有章法,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第七件粉彩梅花图笔架

笔架正面为六峰山形,侧面为三角形,正背面以过枝技法绘绿萼梅,梅枝伸展虬劲有力,梅花朵朵含苞待放,墨色以淡、枯、渴为宜,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枝丫讲究穿插造型,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花瓣之上另有红彩点缀,笔架一侧墨书“斜出云枝都堪如画本 戊寅冬十月田鹤仙写于珠山客邸” 及 红彩“田青” 方章一枚。就目前所见“戊寅”作品居多,大抵是此后田氏画梅风格已经形成。田氏不想把梅花的颜色画得过于艳丽,而只求留得梅花的清香之气,也正如此意。

在画上题诗的书画作品最早形成于北宋,书诗画在元、明、清得到极大发展,形成了一类特殊的艺术技艺,在陶瓷上绘画题诗是明朝末年出现并逐渐成为陶瓷艺术潮流。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继承和发扬文人画传统,这一时期是民国陶瓷艺术的一个新高潮,作为八友之一的田鹤仙就是典型代表。

此套田氏梅花图文房可谓“质良色美艺精”,瓷胎温润如玉,着色雅洁清淡,绘艺精绝令人流连忘返,由此可论其绘画功力颇深,绘画技法娴熟绝非虚言,可为田氏梅花弄影之绝品。如此七件一套且为原盒保存直至今日,尤为难得。田鹤仙也像他笔下暗香袭人的梅一样,穿过时代的沧桑,留给后世隔代的清香,留给后人永远的希望。有梅在,春天就在。

瓷 画 鉴 定

田鹤仙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梅花,赝品也以此类为多。田氏所画梅花作品以折枝梅花为多,田氏画梅的笔墨特点如下:

一时以双勾偏锋着笔写枝干,墨色以淡、枯、渴为宜,不死勾轮廓,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笔下老枝苍古,斑驳粗壮,收笔用浓料点苔藓,并以石青相破,尽显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老干间新枝纵横,出笔利落,勃勃向上,枝桠抱体,梢欲浑全。枝丫讲究穿插造型,如“女”字形、“丫”字形、“井”字形等传统章法运用极妙,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而仿品在画枝干时不得笔墨韵味,要么勾勒太死,要么脱略过度。

二是用圈梅法画梅朵,双勾着色,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生动,圈花圆中带方,方中显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梅朵的布局少不寒碜,多不杂乱,姿态生动,映带有情。而模仿品要么稀疏,要么杂乱,花朵形态雷同,刻意之气很重,形神韵律相差甚远。

三是田氏画梅多是在画画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而且靠近画面起笔处的梅干总是虚淡,具有画意无边的意趣。而模仿品多是不知虚实,一笔到头,僵直呆滞。

从田氏画梅花的设色来看:一是画梅干时多皴赭黄,斑驳转折之处笔重色浓,而梅枝多着淡青,冷暖相济,枝嫩梢细。二是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都依形填上玻璃白,再作少许晕染,薄而不淡,艳而不厚,最后以艳黑勾点花蕊,少不寒碜,吐色争妍。而模仿品设色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另外,田氏画梅花多是。

题 识 印 款

田鹤仙的书法筋骨丰润,去妩媚之气,很有个性。田氏作品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荒园老梅田隺仙写于珠山”、“梅花主人隺仙田青写于珠山古石斋”、“隺仙田青写于珠山”、“荒园老梅田隺仙写”、“田隺仙写于珠山”等。

常见印款为:“隺仙”、“田印”。“隺仙”篆书方章中的“仙”字,单人旁顶天立地,“山”字小而居下边,特具个性。所有江西景德底坎的梅花都是田鹤仙的作品。价值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


  • 电话直呼

    • 18879871136
    • 在线客服 :
  • 在线咨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