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收藏网
首页 >> 陶瓷鉴赏 >>陶瓷鉴赏 >> 明永乐青花净水壶真品图片鉴赏
详细内容

明永乐青花净水壶真品图片鉴赏

宫盌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臻埏埴之巅。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四美竞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绽。嫩叶有芒掩映花间,新蕾无意独伫媖娴。盌心团花框双圈,葵瓣旋卷而发。内壁环饰连枝秋葵,与外壁类同,然姿影稍异,更添意趣。盌沿里外、足上各缀弦线二道。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器底署青花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永乐年间(1403-24年),御窑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颖独特,永乐帝对此应甚为熟悉。然而本壶器形纹饰,实属其中最为巧妙之作。该时期之瓷作,器形多以中东雏本为模,唯本品器形纹饰出类拔萃,更胜同侪。如此几何纹饰,明显取自中东样式,繁复华丽,罕见于中国御瓷,即使元代(1279-1369年)与 中东交流密切,几何构图流行于青花盘,亦仅取中东器之构图,纹饰仍然纯属中式,不如本品伊斯兰风格浓厚。

本壶形仿金属器,制作极难,中国瓷匠习惯横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组合成器,并按需要调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壶,尤为艰巨。本器壶身椭圆,壶颈幼细,与壶足同为圆柱状,制作本已艰难,而壶身纹饰繁复,则难度更高,彰显瓷匠艺高胆大。六角星形构图,以同心圆格局层层递进,必需精密计算安排,反复思量所有角度,线条从圆心出发,更需平直准绳。如此纹饰,见于可兰经,原以笔、尺绘于纸上,中华艺匠取此纹饰,不用直尺,仅以毛笔直接绘画于圆拱器腹,尽显景德镇御窑艺匠惊人造诣。成品瑰丽华美,展现十五世纪中华艺匠过人创思,匠心独运,不拘一格。

十四及十五世纪期间,文化交流频繁,成果丰硕,不仅中东工艺流传于中国,反之亦然。参考印于十四世纪早期之伊朗可兰经,绘相近中式缠枝莲纹,六角星形构图,星外环饰六边形花卉纹,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形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独特器形,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其一为清宫旧藏(图一),现存北京故宫,另一例则曾为康涅狄格州 Palmer 氏、Frederick Knight 及赵从衍珍藏,1980年代曾二度售于苏富比净水瓶器形原应取材金属器,其来源仍备受学术界讨论,一说近似水烟筒下部,然烟筒内部藏输烟管,以水滤烟,净水瓶流接合器身下部,内部结构明显不同。另说应类长颈净瓶之用,惟传统净瓶长颈纤纤,不似净水瓶有流,仅以瓶口作为唯一开口,控制固定出水量。净水瓶高足细流,流口沿环饰类同金属器制,永乐瓷虽大量取材各式中东金属器形,且可见类同中东细流瓶器,仍无完全比例相同亦无持把之例。器形相近者,惟有年代略晚之印度金属水瓶,无持把用以持壶就口饮水,而口不需接触壶嘴。

北京故宫藏净水瓶,应曾用于佛教祭典,永乐帝崇佛,曾诏命烧造大量瓷器用以礼佛,此瓶应是其一。礼器尚白,永乐初年景德镇御窑亦曾致力烧制单色白釉净水瓶,虽无完整器传世,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明永乐早期地层出土一件白釉净水瓶残片(图三)。连同一件白釉僧帽壶,原作藏传佛教祭祀之用。



  • 电话直呼

    • 18879871136
    • 在线客服 :
  • 在线咨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