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泰蓝鉴定七大细节 一般价格是多少对于古董收藏爱好者来说,最怕的就是看走眼收到赝品,而对于市场价格非常高的古董(如景泰蓝)来说,市场仿造者众多,有的仿造景泰蓝可以以假论真,这为景泰蓝收藏爱好者带来困扰,为此景泰蓝收藏者必须掌握鉴别景泰蓝真伪的功夫。 景泰蓝荷塘莲花纹折沿盘 景泰蓝,是我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春秋时已有此技术,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而著名,故称“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饕餮花卉玉壁纹双耳六方瓶 一直以来,景泰蓝因为用料昂贵、工艺繁琐,而成为仅供皇家把玩的工艺品。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曾经在宫廷之中设置专门制作景泰蓝的珐琅作,统治者刻意阻止珐琅彩的工艺外传,从而使得景泰蓝工艺品成为皇家专享,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有匠师为生计走出皇宫,将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带入民间。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绝大部分清朝景泰蓝文物都曾是宫廷之中的珍宝。 景泰蓝开光式荷塘仙鹤双耳扁壶 (一对) 想要认识景泰蓝,首先了解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序,是一种制作工序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个人有几个见解,一看胎和器型、二看图案式样、三看珐琅釉和掐丝、四看包浆和鎏金、最后看款识。想要挑选一件好的景泰蓝工艺品来收藏,下面是光哥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景泰蓝鉴定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胎 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景泰蓝以传统铜胎为主,沿用清代以来的红铜胎,以胎体厚重者为上品。景泰蓝第一道制胎工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各项后续工艺的质量。常见的立式胎型(瓶、罐等)的厚度可以达到2.8—3.4毫米。随着红铜价格的上涨,有一些景泰蓝的胎壁变得非常薄,上手有轻飘之感。 最简单的鉴别其胎体质量方法就是上手,同样体积的景泰蓝以重者为佳,出现“轻”“飘”之感的属下等货色。同时,也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器物来判断其材质,纯正红铜的响声浑厚纯正有如铜钟之音色。当然也要观察器物的内底是否灌注了铅来增加分量,这也是许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手段之一,特别在瓶类器物中最为常见。 二:器型 景泰蓝的常见器型,基本以景泰蓝花瓶、罐、尊、炉、盒、碗为主。有些直接从青铜器、陶瓷器引申借用。如鼎、爵、尊、卣等直接来自于青铜器,而梅瓶、观音瓶、盖碗等造型借用于陶瓷器。还有各种异型器,如模仿鸟类、兽类造型的也并不鲜见。因此,景泰蓝在造型上与其他工艺门类没有太大的区别,审美特征也较为相似。只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经常会在器身加以耳子、链子、穗子等装饰物来显示其华美和富丽堂皇。另外,景泰蓝的尺寸按惯例是依照英寸作为标准来标注的。按照1英寸等于2.54厘米来推算,一只常见的11英寸的梅瓶的高度约为28厘米。 景泰蓝螭龙饕餮纹方觚 (一对) 三:釉料 景泰蓝表面的珐琅釉多是用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珍贵异常。一件好的景泰蓝,需要经过十几次反复上釉才能完成。釉色是否清晰明快,发色鲜艳,层次分明是目测的最基本标准。上品的润色自然统一,劣品多用劣等珐琅填釉,甚至有不少制假者不用昂贵的珐琅,而用其他的彩料代替,此类景泰蓝经常会有大面积的串色和沙眼情况出现。所谓砂眼,是由于气体或杂质在景泰蓝表面形成的小孔。在明清两代的景泰蓝工艺品中,由于技术落后,砂眼密布非常多见。而以今天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把砂眼降低到寥若晨星般的程度。 景泰蓝博石龙纹三足双耳香炉连盖 四:掐丝 景泰蓝的纹饰及图案的大体框架是靠掐丝来完成的。一件好的作品要根据图案的需求采用不同粗细的扁丝来完成。现代景泰蓝制品由于采用机器轧丝,所以扁丝一般粗细均匀。依照图纸中的纹样进行“掰花”,是最能体现艺人水平的工序,因此也是检验景泰蓝工艺高低的重要途径。掐丝细密、圆润、整齐是判断其优劣的标准。但也有用机器冲压制作底纹如万字纹、云纹等情况的存在,但景泰蓝精品大部分图案还是完全依赖于手工完成。清代景泰蓝掐丝细密、圆润、整齐,珐琅釉多是用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珍贵异常.有天蓝、宝蓝、红、粉红、绿、黑、白、黄、紫等等几十种。 景泰蓝万“寿”双耳瓶 五:包浆 珐琅器在制作完成后,釉面有强烈的釉光感,镀金处呈黄亮色。但是珐琅器经过了百年的岁月,受到空气的氧化、辐射、灰尘等污染以及人为擦洗,加之终日爱不释手地把玩,珐琅器釉面光泽会逐渐变旧失亮,日积月累形成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包浆。区别老珐琅器与高仿器皮壳的新老,要先看老光是否自然,再看包浆是否一体,最后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新做珐琅器的釉面多用细砂纸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贼光,再用酸与高锰酸钾、松香水或其他混合溶液强化咬蚀处理。所咬蚀旧色比较容易辨别,仔细看上去:一是不正,因为化学药物与釉面蚀新反应是速成的,色泽不自然,用棉球蘸酒精、丙酮类溶剂易擦除,露出新釉光;二是不均匀,同一部位有明显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药物刷涂不均所致;三是手摸生涩,有的故意在耳、足等嵌物接缝处,残留污垢,特别是脏垢,如用指甲即可抠下。 六:鎏金 景泰蓝制作的最后一道鎏金值得一提,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清晚至民国期时鎏金薄点由于镀金工艺耗金量比较大,有一些无良者会在此工序上做手脚,用其他金属代替黄金,那样出来的颜色发涩,整体的金色也就不能像真正的黄金那样能给人以纯正耀眼的感觉。 景泰蓝鎏金熏香炉 七:款识 对于景泰蓝的鉴别或是年代鉴定来说,景泰蓝作品或是名贵的珐琅彩作品上的“款识”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鉴定依据,通常一个简单的款制就能直接的将一件景泰蓝古物直接段代,下面光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景泰蓝款识的知识。 景泰年间景泰蓝的“款识” 明代的景泰蓝作品款识大多书写在器物底部或边沿,常见的有“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和“万历年制”等。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明朝景泰年间,当时的御前珐琅作将元代,明早期的非常漂亮的器物改型,并加上“景泰年制”款。 宣德的款识有以下几种: 1.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竖写款。 2.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横写款。 3.阴刻双线“大明宣德年制”楷书竖款。 4.方框掐丝填红釉“宣德年造”篆书款。 其后是落“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故宫收藏有100多件,这类器物存世量较大,其款字款识也风格多样。似乎景泰时期的珐琅器就是这一品种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历史上“景泰蓝”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明景泰款识 而另外还有一些落“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是后世慕名仿制和改款的器具。景泰的款识计有三种: 1.凸起镀金双龙环抱镌阳文“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款。 2.方框镌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书款。 3.阴刻“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横款。 景泰以后的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未见有纪年款的掐丝珐琅器传世。 其后,落“大明嘉靖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目前也只一件,是个出土的掐丝珐琅龙凤纹盘,珐琅釉和鎏金土蚀严重,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从民间征集的,现藏于故宫。 万历朝的掐丝珐琅器款识有两种: 1.长方栏掐丝填红釉“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 2. 长方框錾双线填红釉“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其后至明末也有一些掐丝珐琅器物修配和制作后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等寄托款。但器物本身差距已很明显,与本朝器无任何可比性。 明朝万历年景泰蓝款识 清代景泰蓝作品大多是阴刻的款识。另外就是在前朝无款的景泰蓝器物上打上前朝的款识或其他朝代的款典型的是清朝嘉庆以后至民国的几十年,由于内忧外患,本朝生产的景泰蓝极少,宫廷珐琅作几乎无事可做,大多处在收拾前朝遗物上,如重新鎏金,上蜡封砂眼,重新打款等。由于康熙雍正朝的景泰蓝几乎无款,乾隆朝也有部分景泰蓝无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