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瓷器明显特征和鉴定辨别真假方法

元代釉里红瓷器明显特征和鉴定辨别真假方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距今已有4200年的历史。唐代以前瓷器一直是实用器的代表,但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了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各种精美的瓷器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从那时起就流传了一句话叫做:“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可见,瓷器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

此大明永乐釉里红龙纹虎头罐,高约45厘米,最大直径约39厘米。口部绘制卷草纹,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肩部绘牡丹花,腹部的主纹饰绘制的是龙纹,足部画的是仰莲纹。, 秋季拍卖甄选,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 此罐涂的是红釉,与其他大罐不同的是,此罐的上腹部贴塑了一对虎头铺首并涂满釉里红红彩,使这个宏伟硕大的器物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大罐的虎头铺首型制较大,虎口两侧留有较大的孔洞可供穿系,这也是明代瓷的显著特点。罐内简单刷釉,接胎和手工制作痕迹清晰可见。罐底部裸胎点釉,并留有轻微的螺旋纹。 整个艺术品市场,明代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尤其是永乐瓷器,一直占据着艺术品收藏品类的版面,市场行情一路走热,无论是交易额还是价格都一路攀升。有数据显示,很早之前明代瓷器的价格标签大概两三年调整一次,而近两三年,几乎一年要调整两到三次。自06年以后明代瓷器的价格涨幅至少在50%-200%之间,釉里红瓷瓶,涨幅更是接近一倍。并且,目前市场龙纹虎头罐更是越加稀少。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1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首页
  • 鉴赏交流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