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收藏网
首页 >> 陶瓷鉴赏 >> 慎德堂制瓷器真品的底款图片
详细内容

慎德堂制瓷器真品的底款图片

慎德堂制瓷器真品的底款图片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

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圆明园与慎德堂

慎德堂是建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

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

慎德堂制款瓷器底款真品图

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帝经常居住于此,道光二十年后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并于道光三十年驾崩于此。

力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政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文章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强调了其修建慎德堂的目的。

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一些政令即出自于此,就连立奕宁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署“慎德堂”款瓷器的造型、品种及纹饰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

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慎德堂款瓷盘,以大盘为主,有些大盘的口径达29厘米,如粉彩外折枝花卉里五蝠捧寿盘、粉彩描金蓝蝠寿盘、粉彩描金红蝠团寿盘等,这类盘器壁较厚,显得笨重。所绘图案大同小异,盘内大多为各种釉色的“五蝠捧寿”,盘外绘缠枝花或折枝花。

形体较小的盘,其外壁纹饰较之大盘则更为丰富,有八宝、暗八宝、开光内绘花卉等,基本上件件可见蝙蝠及各种形式的寿字,釉色以黄釉为最多。

渣斗的造型完全相同,只是釉色不同,有黄釉、青花白地勾莲纹及绿釉白里渣斗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

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之分。彩瓷分为粉彩、斗彩和青花瓷,粉彩器为其主流,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颜色釉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

纹饰整体上看,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

动物纹主要是各色的蝙蝠,及少量的龙、大象、狮子、马、飞鹤、飞鸟、鸳鸯、喜鹊、燕子、蝴蝶、蝈蝈等;植物纹最多,表现四季平安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出现在各品种、各类造型的器物上。以文字形式装饰的器物很是多见,装饰文字主要是“万”“寿”二字。

古文献记载中的慎德堂款瓷

寂园所著《陶雅》中写道:‘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

从上述文献和实物可知,作为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这批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无论从慎德堂所处的地位还是从瓷器的精美程度而言,都是极其珍贵的。



  • 电话直呼

    • 18879871136
    • 在线客服 :
  • 在线咨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