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收藏网
首页 >> 陶瓷鉴赏 >> 细聊康熙郎红瓷器真品特征和鉴定方法
详细内容

细聊康熙郎红瓷器真品特征和鉴定方法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郎窑红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郎窑红是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原火焰而成,清代康熙仿大明宣德宝石红釉所创烧的一种独特的高温铜红釉。

自诞生之起,郎窑红就以釉色和稀有而闻名于天下。与郎廷极同一时代的学者刘廷玑就曾赞美郎窑红

“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黝水颜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

民间也有说法“若要穷,烧郎红”,说的意思就是郎红釉烧制难度高。

如何定义郎窑红?

凡具有浓重红色(颜色越深至底部)、玻璃质地强、具有中或大开口片、器型口沿因釉的脱流而导致胎骨外露的单色红釉,均可定义为郎红。而真正的郎红是康熙时期所烧制的官窑或官民窑。康熙以后,皆为仿郎窑。康熙郎红的仿烧主要在清朝中晚期(嘉道、光绪)和民国初年。

康熙郎红的特征和鉴定方法

包浆、胎骨、胎底等鉴定瓷器的重要标准依据,对郎红类红釉的断代有一定作用,但并非绝对有效。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查看,笔者认为鉴别郎红真伪并确定年代的首要因素是发色,即红釉的颜色。其次是包浆和玻璃质感,最后是胎底胎骨。

第一看红

那么康熙郎红的标准发色是什么呢? 康熙朝所烧制郎红器由于高温铜的比例很高(所谓不计成本),所以其器皿在自然光下,器物表面的红釉呈深紫色或深玫瑰紫红色。就像新鲜猪肝切下后的剖面,中央呈现深紫红色(一些买菜做饭的朋友自然可以体会到)。然而,在强光下,高温铜能完全吸收光中的六种颜色(橙、黄、绿、绿、蓝、紫),但基本上不能吸收红色,使人的肉眼产生鲜红的质感。因此,康熙郎红只有在强光下才有鲜艳的红色,而在自然光下则是深紫红色。康熙模仿郎红之后,这一特点淡化许多,往往一眼就呈鲜红色。

第二看玻璃质感、开片

康熙郎红因烧制不计成本,釉水肥厚,在配料时,还配以玛瑙,因此,烧出的结果是表面具有极强的玻璃质感。

高温烧成时,形成自然开片,开片不均匀,呈中大开片状。开片不明显,隐藏在釉下,与高温铜完美结合。在高倍放大镜下,有少量气泡。

第三看胎底

很多人会迷惑,看胎骨不是很有效吗?为什么我们不先看胎底呢?原因是康熙后仿所烧的郎红,不少就是拿康熙的白胎去复烧的。因此,胎骨并不是唯一有效的特征。据史料记载,康熙郎红胎底有三类型,一种是苹果清,这是康熙后期产品的特点,另一种是米汤底,这是康熙早期产品的特点。三是糖白釉,除了釉色不同,三者的开片大小也不尽相同。例如,苹果青的胎底开片大,但并不明显;而米汤底则开片纹小,开片纹比苹果青更要显著。这里要强调的是,除了这三种胎底之外,还有一种类型,即苹果青泛红釉胎底,此外还有少量红釉为主的胎底。

除以上三种特征以外,康熙郎红还有一特征,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也就是说,康熙年间,郎红以中小型为主,大型较少。我们不能说没有,但相比之下要少很多。

清代中后期,仿康熙郎红的器物在红釉发色、玻璃质感、开片等方面都与康熙本朝有所不同。器型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变化,比如大型多。后仿郎红,光绪朝的作品是最好的。

近来看到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新品,此类品的共性是,用化学料配出介于深紫红色与鲜红色之间的红色,我称为”妖红“。有玻璃质感,有开片。器型也变化多端,有小器,亦有大器、巨大型器,喜爱收藏朗红的藏友对此祸害品,须要小心。


  • 电话直呼

    • 18879871136
    • 在线客服 :
  • 在线咨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