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收藏网
首页 >> 陶瓷鉴赏 >>陶瓷鉴赏 >> 明代成化鸡缸杯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详细内容

明代成化鸡缸杯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小杯上宽下敛,斜壁含蓄,敞口圆转,卧足雅致。瓷胎雪白细腻,釉料均净莹亮,薄如卵幕,润若琼玉。外壁淡勾青花,以黄、深浅草绿、矾红二种等敷色填廓,通绘子母鸡图。一面见公鸡红冠绿尾,昂首高鸣,一母率三雏紧随其后,觅食于野地,牝鸡羽翅朴色,凝神啄食,幼雏玩耍,一稚振羽立母背上。另一面雌鸡觅得红翅昆虫,雄鸡回望,幼雏追看,左方另有小鸡一双,草丛前后捉迷藏。两面间饰浅黄萱草、艳红月桂,枝叶茂密,皆自青花寿石而出,发色淡雅恬静,浅青柔绿甚相宜。底署成化六字双行双方框款。釉聚卧足,蓝款略蒙胧。

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其色彩缤纷鲜明,抚之柔润如玉,绘画更是率真可人,堪称神品。数百年来享负盛名,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天下慕向,诚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之品。成化一朝,瓷作精益求精,质优量寡,时至如今,成化真品更是一器难求,仅另三鸡缸杯尚存私人珍藏,尤如凤毛麟角。过往成化鸡缸杯拍卖,悉由苏富比领理,首回见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又先后两回,八十年代三回,九十年代仅一(现拍品),此后绝迹,如今复见,极为难得。

成化鸡缸杯,无论胎质、塑形、绘饰、窑烧,皆一丝不茍,臻埏埴之巅,诚希世之珍、亘古重宝。然鸡缸杯奥妙并不止于斯。百载春秋,故为明清帝王、明鉴文士惜藏颂赞,鸡缸杯早已超尘拔俗,堪称中国瓷器传奇,永垂不朽。

宪宗一朝,御窑厂烧瓷登峰造极,巧绝天工。成化早中期,景德镇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至末年,始见如鸡缸杯一类独辟蹊踁、艺臻技绝之品。刘新园与蔡和璧均认同此论点,参阅二人就成化瓷发表之两篇重要文章(刘新园,〈景德镇出土明成化官窑遗迹与遗物之研究〉,刊于展览图录《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页18-87,以及蔡和璧,《传世品成化瓷》,台北,2003年)。二人虽没有就烧造新品的确切时间及原因达到共识,但均指向万千宠爱之万贵妃。成化二十一年(1485),御窑厂耗费庞大,有上书劝止烧造瓷器之录,是以此类珍品之制作年代,应为二十一年以前十载左右。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着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惟精品鉴者,观之抚之,始能体会个中真髓。当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实在不出为奇。艺匠在这样的前提下,仍能绘制如此率真纹饰,诚甚难得。成瓷绘饰,少了数分先朝惯见之工整拘谨,却添了数分前所未见之幽雅婉柔。刘新园认为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

宣窑青花鱼藻纹大盌,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让人不禁倾心。无论纹样、画工、器形、尺寸,举世无能出其右者,传世绘相同鱼藻纹之宣德盌,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可资比较,然尺寸皆较小。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盌,起伏之间,互映交辉,彷佛水光潋滟,添绘游鱼栩栩如生,诚陶冶神品。

北宋末年,宫廷画师刘寀擅画鱼,或因此造就宋代以降绘鱼藻图之风,自此以鱼为题之水墨作品,即使未必俯拾皆是,却为人所识。当中传为刘寀笔下者,又以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落花游鱼图》最负盛名(97:1926)。鱼居水中,不便微察细观,因此画鱼又较其他禽鸟写生更艰。凭空想象却能捕捉个中神髓,画得游鱼自得,难能可贵。

道家经典《庄子》中,有载庄周(公元前约369-约286年)与儒者惠子就「鱼之乐」的机智对辩,脍炙人口。庄子见鱼悠游水中,称鱼之乐,惠子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反复答辩后,以庄子智答「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作结。

此后「鱼之乐」一词,成为无拘逍遥的象征,长久以来对中国文人而言,别具意涵,既是仕宦遥不可及的幻梦,也是隐士看破世尘的人生。尽管宣宗并没以道学自居,明初道学盛行,藩王崇道,惹来非议,朝臣数度奏疏,求禁道观兴造。




  • 电话直呼

    • 18879871136
    • 在线客服 :
  • 在线咨询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