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青花的特征与鉴定技巧 落款特点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纹饰优美著称,生产和艺术水平都是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它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清康熙 青花高仕仙阁图盌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康熙 青花缠枝牡丹盌 (一对) 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窑和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 康熙时期御窑瓷器的特征:1、康熙早期 特指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前景德镇生产的御窑瓷器。 总体风格上和顺治御窑瓷器接近:仍是传统的青白色,釉汁凝厚、个别有混浊现象:器物类别有碗、盘、碟、罐、笔筒等,釉色品种有黄釉、白釉、祭红釉、青花、釉里红,青花图案以粗枝大叶为特征、青花发色深暗散淡。 器物造型粗朴,纹饰布局饱满、落笔雄伟,以粗笔疏朗为特征。 款识多样有干支款、堂号款、规矩款诸种,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字大笔粗,布局也和顺治时期的特点相近。 除六字楷书官款外,不同的干支字加“中和堂制”也是该时期御窑瓷器的款识特征。 香炉、筒瓶、梅瓶、胆瓶、花盆、笔筒、盘、碗等器物的口部或露胎无釉或加白粉,或沿袭明末清初时期的特征在器口施加深浅不一的酱黄色釉。 青花呈色以灰蓝和黑蓝为主,也有呈现翠蓝者:五彩则浓重艳丽,绘画多用焦墨笔道勾勒轮廓笔锋挺劲有力,人物高大,内容则仕女、婴戏、刀马人物(三国、水浒、列国故事)。 但在康熙十年之后,瓷器的风格已渐渐脱离原来的陈规并出现了新的气象,原来那种浑厚壮重、丰满圆润、胎体厚重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变。 清康熙 青花鱼化龙图洗 清康熙 青花河畔小憩图观音尊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花式盘 2、康熙中期 康熙中期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现出精工的特点。瓷器的釉面为莹润的粉白色或柔和的浆白色,青花呈色鲜艳青翠,五彩则趋于浅淡。器物纹样以文章山斗、四时读书乐、圣主得贤臣颂、麒麟送子、指日高升、瑞兽为常,纹样不再豪放。整体布局也更加合理。在绘画方面,吸收中国水墨画的分水皴染技巧和西洋画法的透视原理,使得画面富有实感。以青花图案表现山水人物是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五彩图画多山水人物。新出现并流行棒棰瓶、方瓶、花觚、笔筒、笔洗、鱼缸、花盆、茶壶、茶盅、盖碗等。无论大小器类,造型上皆显雄壮、大方。款识多六字款,布局以六字两行最多,字体工整、布局合理,以楷书款为多,也有行楷、宋体字款。受西方技术的影响,珐琅彩瓷器在康熙三十五年创烧成功,进而也成功地烧制出粉彩。总体上看明代和清初瓷器上的各种风格几乎不再出现。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罐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五鲤过江》图盘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水波赶珠云龙纹缸 3、康熙晚期 康熙晚期习惯上指康熙四十五年以后,器物釉面以更细腻的青白色为主,习惯上称之为硬亮青釉,以区别于明代的亮青釉,青花以灰暗浅淡、晕散不清为特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款青花花觚和五彩折枝花纹攒盘可为代表。同时在颜色釉的烧造上也取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现出精工的特点。 瓷器的釉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白、青、黄、蓝、米黄、红诸色釉都能烧造,尤其是郎窑红、豇豆红釉更是把康熙红釉技术推向极致。 粉彩发展成熟,和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相比,色泽浓艳、彩较厚是其特征。 器型、纹样都开始趋向纤细,开雍正御窑瓷器的先声。 款识以正楷或宋体字居多,篆字款。以极少见,字体以细笔字为常。六字三行款和六字两行款都较流行。 清康熙 青花逐珠龙纹盖罐 清康熙 青花水波赶珠云龙纹观音尊 清康熙 青花“海水云龙”图观音瓶 目前,康熙青花真伪鉴定康熙青花的艺术品位之高,一向为收藏大家所重视。但现如今,作假的康熙青花也有很多,充斥于各地的收藏市场,有的作假技巧之高,甚至于行家里手也有走了眼的时候,鉴定起来难度很大。由于本身对收藏的喜爱,光哥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康熙青花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光哥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清康熙 青花瑞兽图簋式炉 一、鉴别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胎体 康熙前期胎体虽然较精细,瓷质坚实紧密,但仍未能摆脱明晚期厚重的特征。到了中晚期,才变薄,接近于雍正的轻薄俊秀。现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体厚薄均匀,入手沉稳凝重,胎薄却过于轻薄。胎体有粗细两者,细的不像真品的滑润细腻,细抚摸其有粗糙的感觉,从胎体上很难区别其真伪。 清康熙 青花外八宝内赶珠龙纹大盘 二、鉴别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釉质 康熙器釉质细润,紧密融合于胎骨的上面,截然一体。有白色釉、清色釉、粉白釉的美称。这种釉色在现代仿品中很难见到。现在运用的是一般的透明釉,虽也细润,但是火气太大,显得格外刺眼。现在的仿品,做旧手法很多,对于火气的处理,一般采取打磨或酸性药水浸泡,打磨处理,表面有细微的划痕,浸泡的话,表面过于粗糙老旧。 清康熙 青花山水花卉图胆瓶 三、鉴别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形 康熙瓷器开启了造型之先河。其中,官窑器多小件,少见大器,而民窑青花器物的造型丰富多样,又多见大器。我们通常见得棒槌瓶,大方瓶,凤尾尊,观音瓶也大多数出之民窑。康熙盘碗、瓶罐类的器底,一般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痕及黑疵。目前所见的现代仿品一般均有底釉,旋纹不明显,而且仿品尚未发现带明显黑疵点。 四、鉴别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画工 康熙青花的画工绝佳,斧劈皴、披麻皴等国画技法在青花的绘画中广泛运用。尤其是“分水法”的运用,使得上好的青料得到充分展示。分水法是根据中国画中水墨画的各种皴法创造出的一种渲染技法,根据青料料水的浓淡,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几个层次进行渲染绘画。这种技法在康熙时期达到高峰。 5、鉴别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款识 康熙青花款识非常复杂,现主要有官窑款的“中和堂”款和干支年号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落款“中和堂”款识的器物,除了古铜彩器物外,多为青花釉里红盘,这种器物在传世品中具有一定数量的,有大小两种。现代仿品中此类小盘已经出现了很多,但是绘画技法却远不如真品,现代仿品的画风松散乏力。最重要的区别是釉里红的发色不能够达标,大多现淡褐色,显得发灰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