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锭如何鉴定真假 市场行情多少钱一克?
老银锭如何鉴定真假 市场行情多少钱一克?
在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银锭的起源与发展
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但是随着银锭市场的升值变化,仿品也越来越多,藏友们要小心了,那我们该怎么辨别呢?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银锭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
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
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
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清“陕西永顺银局 陕西永顺银局 顶 上”五十两银锭
如何鉴定
一、造形
从造型上来说,明清时期银锭,虽多省有铸造,但各省造形有章可循。例如马蹄形银锭一般山东、山西、河北、新疆、吉林等,如果出现四川圆形省份,就要怀疑了!四川省的银锭,多是圆形,就是我们所说的馒头定,如果出现了马蹄形的标有四川的银元宝出现,那就得小心了!
二,包浆
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黄金的色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者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与包浆,这种银锭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者灰褐色,色泽温润
而相反的,铜镀银的假银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时间长了便会露出铜色。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的色泽灰暗时间长了会显出红、黄、黑色。低劣的铅质假锭,新的色泽暗淡无光,而时间一长外边就会变成黑色。用纯银新造的假银锭,它的包浆也是假的,从颜色上看很不自然,火气较旺,光泽刺眼。老银锭鉴定评估188 7987 1136景德镇阮先生同V信。
①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
②含有红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
不纯的银锭
三,气孔
银锭底部,古代银锭,底部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气孔,少数气孔小,但必有类似蛛网状粗细不一的纹路,我们行话叫蜂窝孔,新仿的没有,新仿底部,平整光滑
四、看银锭铭文。
历代铭文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 铭文变化最大,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
清 安徽“淮南盐课顺记” “光绪年月”五十两银锭
五,水波纹
真正的纯银在制作形成的时候基本会有水波纹的出现,由于历代银锭都是用开放式模具制作,银水在缓慢倒入模具中之后,锭面就会形成这样的涟漪状的锭面波纹。有的波纹不明显,这跟银水倒入时的温度和工匠的制作习惯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每个朝代和地区追求的效果不一样,就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当然,如果银锭成色低于八成,很难形成波纹。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