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时期大婚瓷器真品图片及鉴赏
同治时期大婚瓷器真品图片及鉴赏
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7月16日,2021羿趣春拍“北京工艺美术”专场上,四件同治大婚瓷引起现场藏友的关注和追捧,即使器身有瑕,也没有阻碍买家们的出价热情。
| 清同治 黄釉粉彩百蝶纹盘 |
| 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蝶喜字纹盘 |
| 清同治 黄地蓝彩百寿纹盘 |
| 清同治 黄地红彩喜字纹盘 |
这四件残件最终以38.8万元的天价落槌,当晚,这一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1
同治时期的瓷器概况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独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
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一百二十桶,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纹饰内容有:万寿无疆、万寿花、金双喜、百碟、红“喜”字、长“寿”字、万寿万福、红地金“喜”字等。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载:这些品类分十分,每份二十四种,计六百七十二件。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黄酒碗、酒杯、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一百四十八件为一套,是晚清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同时,套具中还有盖碗、茶缸、粉盒、胭脂盒、花盆、水仙盆等,被通称为大婚礼型器。这些由各种形状所组成的成套食具,又通称为大婚造器,有一些己散失到民间,全数成套者不多得。成套的绿里粉彩博古餐具,自喜庆、道光以来民窑也有大量的制作。
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体和殿制”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署“慎德堂”款的器物,造型除大鱼缸外,还有灯笼樽、各式花盆和圆形棒盒等。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也有的绘青花云龙和竹兰梅菊或墨彩花卉;一些大件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素黄釉暗刻四季花及墨彩花卉器,胎体较为厚重。民国时仿造“体和殿”粉彩较多;虽然晚清制作工敢已经欠佳,但后仿之器却仍然不可企及。仿品的胎体更显粗松,修胎不规,釉面亦不及真品细润平整,画笔滞拙生硬。
2
造型特征
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朝。与此同时,在慈禧授意下,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一般盘、碗、仍按旧时式样,红地锦纹开光龙凤碗的器壁高深,为此时新的型制。唾盂、灰槽等卫生用器甚为多见,常见的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琮式瓶、象耳方瓶、直口扁腹瓶、蒜头瓶、石榴樽、灯笼樽、圆盒、高足盘等。民窑有撇口瓶、狮耳瓶、瓜式罐、花盆、餐具(盘、碗)等。清中期以来瓶类多加双耳的装饰手法,此时仍很流行,耳有夔凤、蟠螭、双狮等多种,民窑器尤为多见还有哥釉铁色花瓶等,多刻“成化年制”款。
3
图案纹饰特征
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的采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五蝠捧寿、长寿、万寿无疆、“喜”字、年景、麒麟送子等等。纹饰风格己图案化,画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云凤、龙凤、夔凤、海水龙、云鹤八卦、八宝、九狮、云蝠、五蝠、三羊开泰、三星、八仙庆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婴戏、二十四孝、年年有余、山水人物、松竹梅、“寿”字、缠枝“寿”字、福禄寿喜、缠枝莲、梅花、荷莲、菊花、海棠、瓜蝶、花蝶、花鸟、鸳鸯荷花、灵芝、四季花、葡萄、三叶、九桃、白菜、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龙凤呈祥、博古等。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