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晚清仕女人物故事瓷板画

      瓷板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那时,陶瓷工艺初露锋芒,为瓷板画的诞生埋下了种子。尽管当时的技艺尚显稚嫩,但已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代,长沙窑的工匠们开始在瓷器上进行简单的彩绘装饰,这便是瓷版画的雏形。此后,宋代的青花瓷器兴起,为瓷版画的制作技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花瓷以其清新雅致、色泽鲜艳的特点,成为当时瓷板画的主要表现形式 。


      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瓷都的地位得以确立,瓷板画的制作技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一时期,瓷板画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从瓷土的选择、制坯、绘画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题材和内容上,更是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各个领域,满足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需求。 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促使各类明式家具兴起,瓷板成为镶嵌于屏风、床、桌等家具中的装饰物,其制作量随之增加,瓷版画也逐渐从墓志走入家居生活,进而扩展到建筑物装饰领域。此时,青花瓷板数量居多,同时也有五彩、斗彩及色釉等其他形式的瓷板画出现。


晚清仕女人物故事瓷板画赏析(外边框长37cm 内25cm)


此件晚清仕女人物故事瓷板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仕女个个面容姣好,神态各异,或温婉娴静,或活泼俏皮垂钓,每一个眼神、每一抹微笑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画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将仕女们的肌肤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其技艺的精湛。


在服饰的描绘上,每一个花纹、每一道褶皱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从轻柔的丝绸到华丽的锦缎,不同材质的服饰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通过对服饰的精心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服饰文化的魅力,更衬托出仕女们的高贵气质 。


而在背景的处理上,营造一种与仕女形象相契合的氛围。或是杨柳佛面,或是静谧的山水,背景的描绘简洁而富有意境,为仕女们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这种将人物与背景完美融合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的世界 。此幅瓷板画落款甲戌年即1874年 名字虽未落款但从其精湛的技艺来看,一定是一位不亚于珠山八友名家的老艺人。


从市场行情来看,晚清人物瓷版画的价值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瓷板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家的青睐。珠山八友等晚清一些老艺人瓷板画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珍品。以下是一些晚清民国瓷板画的成交记录:2012 年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清・光绪时期王少维的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估价 800,000-1,000,000 元,最终以 1,035,000 元成交。在 2011 年 5 月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王大凡的 “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以 920 万元人民币成交。2012 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4 屏)以 2242.5 万元人民币成交。2008 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 241.5 万元成交。


瓷板画,无疑是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精湛绝伦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心灵触动。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浪潮中,像瓷板画这样的传统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加大对瓷板画艺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热爱它。展望未来,相信在艺术家、收藏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瓷板画以及整个瓷板画艺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继续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独特的光彩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精美的瓷版画能够穿越时空,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永不磨灭的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的瓷板画作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将愈发凸显,其市场价值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对于收藏家来说,收藏一块瓷板画,不仅是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投资选择,有望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首页
  • 鉴赏交流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