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翠毛蓝青花瓷器真品图片及其鉴赏
康熙翠毛蓝青花瓷器真品图片及其鉴赏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
8069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H:46cm
参阅:纽约佳士得2014年3月拍卖会,LOT2147,
清·康熙 青花携琴访友图棒槌瓶,成交价RMB 1,429,455。
康熙时期,经过清初时期的过渡,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开始出现了繁荣景象。反映在制瓷业上,官窑、民窑相互促进,品种不断创新,棒槌瓶瓶即為此时期流畅久远且最具康熙朝特徵的一类品种,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其腹部画面广阔,最宜瓷画,流行一时。传世所见的棒槌瓶大致有大、中、小三种规格,本品属中等尺寸,北京故宫藏有多件与之尺寸、风格相似的棒槌瓶,可兹赏鉴。
此瓶盘口,长直颈,斜折肩,筒形长腹微弧,下承圈足,造型挺拔,是一件烧造难度极大的大型作品。通体施透明釉,白中微闪青,通体以青花装饰器壁,颈部绘饰如意云头纹、回纹等各一周,腹部為主题纹饰,通景绘湖泊高山,远景层峦迭章,近景山石皱染,更见高士与小童深山访友,构图甚妙。且所绘青花发色研丽秀雅,有浓淡深浅之别,笔触皴染得宜,分水技法炉火纯青,当為康窑青花「蓝分五色」之典型。
5036
清康熙 青花人物花觚
H:45.6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觚撇口,长颈呈喇叭状,鼓腹,高颈,近底处外撇,圈足。觚为酒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夏、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俗称“花觚”。瓷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
此器通身青花装饰,颈部、腹部、胫部分别描绘了三种不同的场景。腹部绘四季花卉,花瓣舒展,
枝干蜿蜒有力;胫部绘“携琴访友”图,上以一圈回纹为界,各色人物,生动形象。青花呈色带紫,深浅不一,人物衣饰、环境富有变化。该器造型规整、挺拔,高大精美的形体,秀丽流畅的线条描绘出有趣多样的生活场景。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