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瓷器鉴定方法!如何断代辨别真假 看这几点

成化瓷器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明成化年间的成化瓷器(特别是其中的斗彩瓷器)制品,质精秀雅,世无伦比。

成化瓷器在明清瓷器中以其胎质柔糯、白净、细腻,在强光照射下呈肉红色;釉质洁白、肥腻、光洁莹润;器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达到小巧秀气;制作工艺从拉坯到修胎,一刀一式无一不精;

绘画写实中不乏揉合进抽象的意境,青花总体处于有意把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进行配比试用阶段,达到淡而不浮,雅而不清淡地沉稳于胎骨中(青花发色在总体淡雅的情况下具体要看青料使用中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配比比例);斗彩艳而不俗的幽静,艳而不俗;款识童体老功,柔中有刚......成化瓷器因这些特性而在历代古瓷中以“首成”著称于世。

在成窑制品大多数被博物馆所收藏,散落民间的不多,所以,成瓷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就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在没有粉彩之前,斗彩最可以当得起“雅致”二字。成化斗彩可以说是收藏品中的热门项。成化斗彩作为明代官窑瓷的大成者,正在收藏界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香港收藏家刘益谦两个多亿拍下了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是让成化斗彩风靡一时。但是,成化斗彩瓷似乎在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那么成化斗彩瓷该怎么鉴定呢?

无论鉴定哪个朝代的瓷器,都要根据其细部特征来判定其时代所用的原辅材料和制作工艺、风格特征后再进行综合判定而得出是真品还是仿品(当然,也有的专家先看总体,再看细部特征来判定,但这只是经验和习惯问题,不影响对一件瓷器的鉴定)。此文仅就成化斗彩的细部特征对鉴定成化斗彩的作用来论述。

明成化斗彩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出土的遗存器物考察来看,成窑斗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烧制的斗彩和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斗彩,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成化斗彩瓷明显的工艺特征是继承和发扬了宣德时期五彩瓷的工艺,只是成化斗彩在宣德五彩的基础上更加善于运用青花的配比和釉下青花的勾勒,再施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彩料,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艳丽而名重于世。

一、看胎釉

由于“成化官窑白瓷的质地、白硬居明代之冠”,口沿纵大,底足纵深,都很周正,不见变形。这样的胎质能经受反复修胎,故而纵是薄胎,稍为细心也能感触到器底器身器口的由厚到薄。叩击这样的器物,金属之声比宋定和永乐甜白之声,更清晰更绵长更悦耳,胎薄是成化斗彩及其明显的特点。如此优质的胎,全在于使用的土仍然是麻仓土,而且是将其按比例调配于泥浆中的制瓷原料“不子”。“不子”所制的胎,胎质柔糯、白净、细腻,微透肉红色,后世仿制难度大。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也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成化斗彩瓷器鉴定交易 18879871136景德镇阮先生同V。

二、看纹饰

成化斗彩的画作绝对一流。布局在对称中表现均衡;构图则浓淡有道,空白流畅。如此成化的“分水”画法,是有别于宣德的“混水”画法的。线条流畅,传承了元画的笔墨趣味;点染自然,有别于康雍仿品的着力精细。这样的艺术效果,得益于画师的专工。成化官器瓷的画工分工明确,各施其能,所以每个细节都十分精美,以缠(折)枝花为例,其茎枝的表现纤细而流畅,连笔自然。一气呵成的气韵贯穿于整个图案。略为细心的观察,便可形成鉴别成窑的一项依据。

成化斗彩的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绘画写实中不乏揉合进抽象的意境。

三、看彩料

斗彩是明代彩瓷中较为名贵的一种,其绘画所用的彩料也是鉴定时的重中之重。成化斗彩所用彩料中红彩有无光的鲜红和有光的油红,几乎都不透明。绿彩有偏青的深绿和偏黄的草绿,还有淡雅的浅绿,都是透明的,但程度不同。黄彩主要有透明的杏黄和蜜蜡黄,还有不透明的姜黄。黑彩有说存在有说不存在。

总结其特点为: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四、看落款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成化款肥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藏品出手可联系壹玖捌,陆陆玖伍贰叁伍零进行咨询相关事宜。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

成化斗彩款识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成”字第五笔的笔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别“成”字没有一点。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首页
  • 鉴赏交流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