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年制瓷器款识真品图片及其价格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治国有方,“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他还深谙艺术,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都具有很高造诣,以致彼时雕漆、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皆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瓷器烧造,“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且有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成品亦经过严格筛选,次品废品皆被“分类摧毁,单独埋藏”,可见宣宗对其颇为重视,御制瓷器自是品格超群。宣德御窑瓷器,尤以青花“开一代未有之奇”,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润泽的釉色、丰富多样的纹饰而闻名于世。青花器发色庄重舒雅,色调深沉雅静,自然天成,幽菁瑰丽,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明王士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对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也赞誉有加:“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人朱琰《陶说》更直言:“故论青花,以宣窑为最。”
大明宣德年制瓷器款识真品图片及其价格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葵瓣式洗
宽:18.7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拍卖2019年秋季拍卖会 Lot5659
成交价:RMB 69,000,000
本品造型精巧别致,端庄秀雅,呈葵瓣花口十棱式,浅壁,器口起伏有致,至底微敛,底心微凸,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考其形制当为印模而成,凡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若如本品此般纤薄,却毫无变形之不足,殊为珍稀。其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莹润亮青,青花自然晕散,为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标准器之一。内底心青花双圈内绘一五爪降龙穿梭于祥云之间,龙首威武昂扬,须发长而向上飘起,龙身舒展修长,雄姿遒劲,矫健勇猛,气夺千里,灵动活现中不乏威严。外壁十组菱花形开光,每一开光内均绘有一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游龙矫健飞跃,威势凌人,规整中富于变化,整体组合主次统一,相得益彰。纹饰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笔触细腻,精巧有神,淡描勾线与渲染相结合,勾画婉转流畅,画法布局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使得龙纹造型层次丰富,精细典雅,凸显宫廷龙纹的震慑之感,可谓旷世隽品,极负盛名。
此洗妙作十瓣花式,花瓣边沿于中微敛,颇似蜀葵,故常名葵式洗。蜀葵,战汉之际编纂的《尔雅》名其曰“菺,戎葵”,晋代出现“蜀葵”之名。她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年少光阴:“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心心相印:“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是明人张翰笔下的赤诚忠心:“ 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亦是清人钱宛鸾笔下的一笑百媚生:“织云制粉,裁霞剪彩,倚醉嫁熏风……傲杀杜鹃,不输芍药,蜀地笑芙蓉。”宋人将其入画而有《蜀葵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卷》(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明画如《蜀葵纨页》(现藏故宫博物馆)用色更丰,愈显蜀葵色之鲜妍、形之婀娜。
宋人取其形入瓷,得葵瓣盘、葵口碗、葵瓣洗等器。官窑、哥窑等时有烧制葵瓣洗之形,或开六棱、八棱、十棱,多者甚至有十二棱。已知宋器十棱洗散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牛津大学艾希莫林博物馆、克里夫兰美术馆等处,拍卖市场上偶有得见。器底均施满釉,裹足支钉烧造,秀雅考究;直径以12厘米左右为多,偶有逾20厘米者。盈手而握,尤若蜀葵半绽未放,凝润温雅。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洗
直径:20.7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拍卖2010年秋季拍卖会 Lot4553
成交价:RMB 26,880,000
备注:北京瀚海,编号990,1996年6月30日。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瓷器维新鉴定交易(ciqi1968 阮老师) 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 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品格超群,发明极多,前后器类之丰富,釉色之广泛,装饰之多变,皆发古未有,诚为一代绝品。
宣德御瓷烧造始于洪熙元年九月,终于宣德十年元月,期间宣德五年九月停烧,至八年再度恢复。它是由营缮所丞直接管理(营缮所为工部下属机构之一),所丞正九品,官阶虽低,然“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在明初是由画家或巧匠担任,如永乐时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纯、弘治年间著名的花鸟画家林良等均曾担任过。惜管理宣德官窑的所丞文献失载,无从知晓。同时又派出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昭示明宣宗在即位之初对官窑的烧造极其重视。
明宣宗对御瓷的管理异常严格,极力捍卫皇权独尊的地位,从对第一任督造少监张善私分御瓷一事的处理结果可见一斑。据《明宣宗实录》宣德二年十二月癸亥载:“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瓷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同列。事闻,上命斩于市,枭首以殉。”同时,对御瓷落选品的处理制度之严格亦是为有明一代之最。珠山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发现揭示,窑址出土的宣德御瓷绝大多数都成窝状堆积,每一窝的品种大致相近,这些遗迹表明宣德御器厂的次品或者废品都是执行“分类摧毁,单独埋藏”的处理制度,是为了严防落选御瓷被窃,流向社会而采取的一项较为周密的措施。
正因为有上述严格的管理制度,每一件宣德御瓷均经过苛刻的筛选之后方可上贡,品格自然不凡,以致深获得世人无上推崇,生出“惟宣德款制最精”之感叹。
本品为宣窑之旷世隽品,极负盛名,其形端庄秀雅,简洁清新,呈葵瓣花口十棱式,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执之品鉴,纤巧怡人。洗心绘以青花五爪游龙穿梭于祥云间,雄姿遒劲,气夺千里。外璧饰以十组青花无框团龙纹,升龙与降龙相间,方寸之际,威势凌人。其笔触细腻,精到有神,青花一色苍妍舒雅,墨势浑然而庄重,泛出浓妍之锡光,诚为宣窑之妙品。底落“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考其形制精巧,当为印模而成,凡为印器入窑遇火容易疵裂变形,完好者百中不得一二,若如本品此般纤薄,却毫无变形之不足,殊为珍稀。葵瓣花口十棱式洗化裁于南宋官窑八棱牡丹花式洗,肇始于永乐而盛行于宣德,品种上永乐时期只见于青花和甜白(珠山出土)二种,宣德时期则为青花、红釉、仿汝釉、蓝釉白花四种,纹饰上可见团龙、团龙凤,团双凤,折枝花果,鱼藻纹。如本品所装饰的团龙图案者,检阅公私各大收藏机构之资料仅见八例,三例为永乐,五例为宣德。永乐者皆无款,式样有二类:一是内外底皆绘团龙,十瓣棱壁外侧饰一无框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存世品仅见二例;另一类则是外底没有绘饰团龙,其余与前类一致,仅见首都博物馆藏品。宣德时期承袭永乐传统又见创新,洗心内皆绘团龙纹,外底均署年款,依外壁纹饰不同可分二类:前类外壁则绘十组无框团龙,升龙与降龙相间,仅见本品与1993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出土者;后类外壁则绘十组棱形双框云龙,升龙与降龙相间,可见三例。前一类纹饰与永乐者无异,如果永乐确实烧造过青花云龙十棱洗,那么可以推知本品与景德镇珠山出土者应该是距永乐朝不久的产品,其烧造时间应为宣德五年之前。本品较之同类独特之处有二:一、径幅最大,为所有十棱洗之首。二、为当今仅有的一件完整的外壁团龙纹青花十棱洗。
式样包括造型和纹饰的具体要求,特别纹饰方面体现出严格的等级要求,不是随意而为,一切均需依据内府既定的底本。自洪武朝设立御器厂后,“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御瓷烧造有一套完备的程序,需要依据烧造要求选择器皿的式样,例如《大明会典·工部·窑冶》条记载“宣德八年尚膳监题 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送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
若如本品内心装饰的五爪云龙纹,极为尊贵,只能御用。在同时期的其它御用器物皆须按照此既定的底本使用,例如台湾耕织堂旧藏“明早期藏青地织金锦龙纹御用补”则与本品构图相同,其年代当为永宣之世无疑。
宣德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
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
以上团龙纹饰和年款的选择,表明宣德御瓷每一项制作绝非随意而为,均遵循严格的程序,处处彰显皇权独尊的不凡,故终明之世,精光不泯。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赞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正是如此,宣德御瓷备受好古者追捧,一直声价不菲,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中惊叹“宣德之贵,今与汝敌!”
相对明人的钦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风,宣窑益为所重,成为清三代御瓷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乾隆皇帝的吟咏之中即可昭示。《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存咏明代御瓷诗共十一首,其中咏宣德官窑则占有七首之多,可知宣德官窑在这位风流天子的心目中有何等尊崇地位。现存英国前戴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十八世纪清宫典藏珍宝图像总汇——《古玩图》手卷中不乏许多宣窑佳作,宣窑青花十棱洗亦在其中,由此可见此类隽品早已被清宫视为珍宝,绘制成册,告示子孙。
明宣德 青花卷草蕉叶纹渣斗
宽:9.7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拍卖2017年秋季拍卖会 Lot6055
成交价:RMB 7,130,000
本品即为宣窑青花渣斗。渣斗,又名奓斗、唾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觚之小者曰渣斗」,述其形制类觚而小,可于宴飨之时盛装食物残渣,小型者亦可置茶渣,故也可归于茶具之属。元人笔记有「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故名。其为撇口、束颈、丰肩、球腹。底承圈足微外撇,口足上下呼应,腹部膨出,使器型呈现三弯似的变化,妙曼灵动,优美自然。通体罩施白釉,其上以青花为饰,层次斐然,颈部装饰一周层层迭迭的蕉叶纹,肩部环饰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样为卷草纹,胫部饰仰莲纹,口沿及圈足以青花弦纹为饰,青花发色苍雅浓郁,其色泽既上承永乐青花的浓郁绮丽,又下启成化青花的淡雅隽永,二者交融于此,形成别有韵味的宣窑色调。
整器造型秀美圆润,构图疏密有致,留白得当,多层次的纹样构图,避免了繁缛局促之弊病,给人华美浓重之观感。纹饰洒脱自如,其卷草纹之绘饰犹如婉转游动的丝线,渲染晕散适度,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呈现淋漓尽致之美。器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宣德 青花葡萄纹葫芦形鸟食罐
高:6.1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拍卖2018年春季拍卖会 Lot5086
成交价:RMB 1,725,000
本品呈葫芦造型,双联形制,器身以青花绘缠枝葡萄纹样,与同时期宣德青花盘葡萄纹样属同一品级,器身所绘枝蔓缠绕,近底处画花瓣层层迭迭,底部满釉,瓶腹堆贴环形小系一个,设计颇为巧妙,可供穿系。器身通体罩透明釉,釉面滋润,颈部正面横写青花单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鸟食罐为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鸟食罐为盛放鸟食的小皿,器型设计则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而本品以葫芦为形的实属罕见。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