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瓷器市场价格 值多少钱
器形雅正,弧壁浑圆,高岭为胎,质密细腻,诚景德镇御窑佳品,皑白美如雪。跋涉送京,宫中添珐琅,外壁涩胎厚施彩,匀净透亮。着粉红为地,嫣绯嫩色,彷佛半怯羞容,庸须胭脂红。画四面梅花形开光,轻抹碧蓝,内绘群芳,恰似倚窗观晴空,青云映花浓。朱槿裙下难自珍,百合岂羡虞美人,玫瑰栀子不相让,水仙月季共幽香。花窗外,绀蓝雏菊俯压枝,瞰洋花卷叶,暗溢西风。妙笔下,或含苞、或盛绽,渲染细腻,纤瓣柔叶姿婀娜,意雅趣真。盌内巧留白,外底红料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宋体款,罩双方框,字体挺拔隽朗,照证清宫绝艺。
点石成金之求,亘古已有,无分中外,从不乏大力兴赞者,然谁又以化金冶炼为旨,誓要制成千金不换之品?罕也。亨利奈特典藏粉红地珐琅彩盌,绯红色以金炼,必须上有嗜新之君、下有技绝之臣,缺一不可,方可成此佳器,炼彩绘图,无不登峰造极,堪称康熙年间出类拔萃之创新御作。
康熙皇帝品德出众,秉性好学,积极务实,思想前卫,对科学态度开放,且广任贤能,招揽敏思之仕、巧手之匠,身世不拘。又力兴御作,紫禁城内设作坊,造就宫廷画家、艺匠,联同欧洲传教士,通力合作,地利人和,为时虽短,却为文艺发展迎来新姿,成就前所未见,制有此般雅器,别开生面,启珐琅彩瓷先河。
普天之下,燃石炼金者,多有长生不老之求。在中国,黄金有「紫艳」之誉,早至汉朝已为人所珍,尔后也有「紫金」之属,或乃带紫调之金铜合金,广受惜重。1 炼化而成之类金器,多含少量真金,火煅而成,更显祥祯,较之真金,又胜一筹。以金炼色紫,中国哲者、术士古已悉之,钻研自然科学者也谙其法,秘奥却未及外传至艺匠画师。
比较:
和绝大多数的珐琅彩绘瓷器一样,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未见有成对的例子。器形和尺寸一致的珐琅彩花瓶、暂知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品内的清乾隆珐琅彩《福寿万代》图双耳瓶,《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
台北,1992,编号136。同样以锦鸡为题材的珐琅彩瓷瓶则有以下例子:
1.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品的清乾隆珐琅彩锦鸡花石图玉壶春瓶,<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香港,1993,图版169及170,
2.伦敦苏富比1971年6月2日,编号263,查尔斯·罗素藏品的清乾隆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蒜头瓶
3.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353的清乾隆珐琅彩花卉雉鸡题诗图胆瓶(现玫茵堂藏品)
4.巴黎吉美博物馆的珐琅彩锦鸡图瓶,Soame Jenyns, Later Chinese Procelain, 伦敦,1951,图版LXXVⅢ
来源:芝加哥Nagatani Lnc.收藏、1960年代
瓶身环绘绿树青山,笔法精练,写像传神,巧于置陈布势,宛如画轴延绵,卷不尽而意无穷,实乃乾隆时期的珍品。著名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擅画山水,监烧之瓷常饰翠叠倚亭榭、水镜映楼阁。乾隆初年唐英款画山水图瓷,或唐英亲绘,或艺匠依稿代笔。实例可见一件唐英款画山水瓷器,录于林业强著(1998-9年
变形夔龙耳瓶,长颈,直筒腹,绘俊逸山水,配胭脂红地缠枝花卉,器形纹样均属乾隆晚期特色。其时匠人巧心妙配,精制各式彩瓷,瓶式多变,纹样繁众,因此珍品鲜有相同,戴润斋藏对瓶极为罕稀,疑是孤例。瓶颈圈足绘胭脂红卷划锦地,妙仿乾隆初年洋彩锥剔锦上添花,加饰彩绘缠枝洋花,繁华流丽。同类瓷瓶,多绘紫红地卷草花卉锦地,饰以人物山水图,可参见台北鸿禧美术馆藏乾隆婴戏图对瓶,上绘纹样与本品相近,录于史彬士著《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1990年、图版168);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瓶,收录于《故宫清瓷图录—乾隆窑及其它》(东京1981年、图版36),也可比对。乾隆彩瓷华丽典雅,清中晚期模仿甚多,尤以道光为最。国立故宫博物院藏道光年制瓶,粉红颈,器身饰人物山水图(出处同上、图版120);另有道光年制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红颈,器身绘园林美景,录于《中国陶瓷全集》(上海2000年、第15册、图版165)。
短颈卷唇,宽肩圆润,下腹渐敛,器硕宏壮。巧工凸雕苍龙教子,腾云御海。长龙双目炯炯,轮廓分明,身披细鳞,五趾分张,穿梭祥云,翱翔青天。幼龙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视,龙躯盘曲汹涌浪涛之中。通体罩施粉青釉,亮泽晶莹,彷若明湖水净之色。高下起伏,清晰利落,浅深明晦,含蓄婉约。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利落。
百寿纳福
此「百寿」瓶,由著名督陶官唐英监烧,其青釉朗润,形制珍罕,浮雕细腻,满寓庆寿美意,非凡超绝,展现景德镇御窑厂之精卓制瓷技艺。另仅一例,可资比对,见于日内瓦鲍氏收藏,载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2,日内瓦,1999年,图版295(图一)。
唐英立志臻善制瓷工艺,可经此类体量硕大瓷品之烧造,窥觑一斑。本品所见青釉,通常用于浮雕纹样瓶式,呈明快海绿色调,谓之「豆青」。此种釉质可使色地与浮雕图案间形成强烈反差,异于乾隆早期常见的蓝绿色「粉青」釉种,「粉青」者,因其乳浊失透,无法清晰呈现纹饰,遂多见于素面无纹之器。此瓶满罩青釉,深海绿色,薄釉巧施,图案显明。清代早期单色釉登峰造极,当居魁位,透过本品,可见陶工对于色、釉技艺凝练革新之卓著成就,同时配以曼妙纹样,使得此类优雅杰作得以呈现于世。
此瓶造型独特,意仿古代铜器样式,乾隆瓷器形制喜追古溯源,清初艺匠更擅将造型与样式相合,以求无穷变化,藉以创思出新,本器亦不例外,其形或仿汉代祭祖所用青铜礼器「壶」。身为鉴赏大家的乾隆,藏古、好古,而此鉴古思变之风,无疑更深得高宗皇帝赞赏推崇。
瓶颈饰对称「如意」形耳,映衬出皇帝对于「意必福瑞」之热衷,其朝所制如意,数量颇丰,取材多样。「如意」原为佛教符号,宛如此瓶颈部所饰双鱼图案,于乾隆时期普具吉祥寓意,甚至可见其与道家纹样相搭配。如意耳器,可比诸例,一件青釉葫芦瓶,清宫旧藏,现存北京,载《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香港,1999年,图版156;一件清乾隆孔雀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图如意耳瓶,传曾属 Loch 勋爵雅蓄,为 Alfred Morrison、Margadale 勋爵及戴润斋递藏,
英国北约克郡旧藏
青花龙纹长颈胆瓶,瓶腹饱圆,器颈转折柔润修长,绘五爪飞龙气势万千,穿梭繁花折枝地,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与审美高度,纳于一身。游龙穿花,跃于瓷上,源于十五世纪青花瓷,雍正一朝始见复作。龙纹乃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最重要之纹饰,象征帝王及皇权,此青花胆瓶钴蓝发色浓艳,纹饰强而有力,以堆栈法画制,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反映出当时瓷匠的高超技术。
穿莲龙纹可见于永乐朝天球瓶,此时龙纹较大,至正德朝,龙纹略小,缠枝花地则更为密致,作于各式器形,包括瓷瓶、盘、盌等,纹饰近类此瓶。胆瓶形制修长,多见为单色釉瓷,雍正朝匠人取其绘穿花龙纹,再现古风。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