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黄釉瓷器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收藏之道

从隋唐开始,皇帝的御用色就变成了黄色,衣服首饰等等比比皆是。黄色代表尊贵。这种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推崇的赤黄色,很接近太阳的颜色,太阳代表着天,是古人顶礼膜拜的神物,自然尊贵得很,皇帝又是人间天子,**无上。正如我们今天正文所说的大明弘治黄釉瓷器,就逐渐变成了**御用瓷器。

大明弘治黄釉瓷器真品图片

image.png

所以,到了21世纪的现在,也拥有了不菲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一直在艺术收藏市场人尽皆知,广泛流传,价值也频频居高不下。那么如此珍贵的大明弘治黄釉瓷器肯定会有人不务正业,从中作假。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大明弘治黄釉瓷器如何鉴定,和大明弘治黄釉瓷器值多少钱?

image.png

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太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弘治以后,历代都生产黄釉,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从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嘉靖时习惯在黄釉上绘红彩,在低温红釉上绘黄彩。个别黄釉器底足施黄釉,均为刻官款。万历黄釉器传世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弘治娇黄釉瓷器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

image.png

一、看釉色

弘治黄釉器的釉色出类拔萃是鉴辨本朝真伪器的最重要依据,此时釉料配料特殊,详细成分虽不清楚,从接触器物釉面效果分析,玻化程度特别高,因此弘治黄釉不但像鸡油一样润而且非常亮,又因其釉料与胎泥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窑内就产生细微的爆裂现象。在一些暗刻花纹处积釉较深呈褐色,放大镜细看往往有流釉随裂走向,因而刻纹有呈锯齿的现象,又因其施釉方法采用淋浇法在凸线纹路上方积釉较厚,沉色也较深。正因为黄釉器为**御用存世量极少,收藏者及专业人员系统研究缺乏实际资料所以成了瞎子摸象,众说纷纭,“鸡油黄”“娇油黄”“祭釉黄”“浇油黄”或浅或深,或明或暗,使人听了云里雾里,形成不了感官印象,无法给藏家提供可靠的依据,纵观世界各大博物馆与民间藏家已公布的弘治黄釉器皆具备浅釉似鹅黄,深釉似顿黄,油润、透亮、微开片,裂纹放大镜观看水土侵痕明显,宏观透亮如新,微观沧桑累累,蛤蜊光迎光变换莫测等釉面特征(无蛤蜊光、死蛤蜊光的即为假)。不论存世物或出土物上述釉面特征都应该共有,实质上弘治黄釉只能是出土物,不会有有序流传至今(包括首博的黄釉大碗),只是出土的时间不同,还有出土方式不一样(官方明出,民间暗出)而已。

二、看款识

“大明弘治年制”是弘治黄釉标准款字,从已出土的弘治器归纳均在器物底部分白底蓝字(青花款)和黄底墨字(墨彩款)两种,均为双行竖排,立器一般是白底蓝料即青花料款,较薄的盘碗类则用黑字墨彩款,用较为苗条的馆阁体书写,字之间间隔适中,字字规范,笔笔见锋,立器和大碗一般双圆圈内书款,无成化时方圈款。也有的立器,盘或底小的斗瓷碗等则设无圈款,高足碗杯等则有横排文字款出现,而伪款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三、看器型

黄釉器既然是御用器,非常规整,也为发现奇型怪状之物,这与弘治帝习性与喜好有很大关系,追求的是宋朝单色釉瓷的素雅之美,玉壶春和梅瓶有的八棱则改为荷口,并加以瑞兽附耳贴首。寓意应是臣民忠心耿耿,举国和谐平安。修胎精细,瓶罐类之器浅圈平修足,外部及口面精修施釉,琢器内不修无釉。

四、看胎土

自元至明万历,精品瓷器使用的均为麻仓土制胎,弘治黄釉使用的胎泥淘洗更细腻,坯胎致密,灰白带黄,泛褐色红糖点,与明前朝胎坯基本一致。只是御用器的原因要求更严。

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范青色,与正德的亮黄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放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

关于大明弘治黄釉瓷器值多少钱?目前众说纷纭,小编也找了些资讯,仅供参考。

image.png

嘉靖朝黄釉从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万历黄釉器传世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首页
  • 鉴赏交流
  • 在线咨询